余洋
【中圖分類號】R68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脛骨遠端骨折后常通過手術復位固定治療,因其解剖結構具有特點:骨髓腔寬大,故需行鋼板內固定治療,傳統的切口鋼板內固定治療對患者的傷害較大,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現多通過微創技術進行骨折的治療[1] 。為了研究對脛骨遠端骨折患者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的方法和臨床效果,本文特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脛骨遠端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進行研究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脛骨遠端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最小22歲,年齡最大52歲,平均(41.13±3.1)歲;對照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最小28歲,年齡最大50歲,平均(40.02±3.5)歲。全部患者中有開放骨折20例,閉合骨折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存在的差異不顯著(P>0.05),對比結果有意義。
1.2 治療方法 在實施相同是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切開復位治療:骨折骨折類型及周圍軟組織損傷情況決定手術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斷端,行手法復位后加以鋼板內固定,經C臂機檢查固定完好后逐層縫合手術切口,手術結束[2] 。觀察組患者實施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硬膜外麻醉,常規消毒并鋪巾后開始手術,根據骨折具體情況在脛骨內側或外側切開長約3cm的手術切口,深度到達骨膜外,剝離骨膜與皮下深筋膜做皮下隧道,向其中插入鋼板,手法復位,復位滿意后使用克氏針臨時固定骨折部位,在皮外通過等長的鋼板確定遠近螺釘的置入位置,做2個0.8cm切口,依次鉆孔,置入螺釘鎖定固定,為保證骨折的穩定性,可置入3-4枚螺釘、術后48h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膝踝關節鍛煉[3] 。
1.3 觀察項目和指標 (1)通過johner-wruhs評分判斷治療優良率;(2)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在治療優良率上的比較 經過不同方法的手術治療,觀察組治療優良率為96.67%,對照組為76.67%,觀察組顯著更優,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在各項手術指標上的比較 經過不同方法的治療,觀察組各項手術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
3.討論
脛骨遠端骨折的發生原因多為下肢遭受直接暴力所致,脛骨遠端相較于身體其他部位,脂肪層較少,軟組織薄弱,血供不足,故在發生骨折后,較常見骨折愈合延遲現象。在應用傳統方法進行該疾病的治療時,手術切口大,骨中生長因子流失較多,插入接骨板進行骨折部位內固定時,對骨折周圍正常組織的破壞較大,加重血運障礙,從而加重骨折愈合延遲[4] 。
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較傳統的切口復位內固定治療,具有如下優點:(1)螺釘穩固的鎖定鋼板,角穩定性和軸向穩定性較高,螺釘滑動和拔除的可能性極小,鋼板與骨之間不存在壓力,術后骨折移位的發生率極低。(2)鎖定鋼板使接骨板和骨之間存在一定縫隙,保證骨膜血運正常,術后加速骨折愈合。(3)鎖定螺釘的抗彎曲和抗扭轉力較高,經分散排列固定后可有效抵抗拔除力,較普通螺釘牢固性更好。(4)鎖定鋼板較普通鋼板的厚度更薄,內固定骨折部位后對組織的張力更小,患者出現皮膚壞死和傷口感染的幾率更低,手術安全性及患者舒適度更高[5]。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對脛骨遠端骨折的患者實施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的療效顯著,且安全有效,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宏,白雪松.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8例高齡脛骨遠端骨折[J].職業衛生與病傷,2014,29(4):243-244.
[2] 何少斌.微創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30例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9):64-65,77.
[3] 楊永勝.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后應用中藥治療高齡脛骨遠端骨折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5,35(12):3009-3010.
[4] 陳玉樓,周毅,李興海等.經皮微創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3):110-111.
[5] 賈兆松,徐金武,王紅濤等.經皮鎖定鋼板結合微創經皮鋼板接骨術治療脛骨遠端骨折[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3,(4):44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