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琴
【中圖分類號】R7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2
1.資料與方法
1.1 觀察對象
選取2016-2017年在我院分娩自愿要求鎮痛分娩的100例產婦為鎮痛組,不要求鎮痛分娩的100例產婦為觀察組。所有對象均為初產婦,年齡18--33歲,孕周38--40周,單胎頭位,無頭盆不稱,無陰道分娩禁忌證,胎兒情況正常。
1.2 方法
入院行血常規和凝血時間檢查無異常,穿刺部位無感染。鎮痛組產婦宮口開大3cm,有規律宮縮時實施鎮痛。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緩慢注入布比卡因2.5mg+芬太尼5μg,硬膜外置管,回抽無脊液或血液,接自控硬膜外鎮痛泵(內含0.1%羅哌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藥液100ml),以6ml/h的速度自動將混合藥液泵入硬膜外腔。待產婦宮口開至8--9cm時即停藥。胎兒娩出后再注入混合藥液6ml,以利于產婦產道的檢查及會陰切口縫合。產婦離開產房時拔出硬膜外導管。對照組按產科一般常規處理。所有產婦常規進行心電監護及胎兒監護儀持續監測胎心變化。
1.3 觀察指標
第一,產婦生理變化監測。平均動脈壓、脈搏、心率、呼吸、胎心率、宮縮情況。分娩鎮痛中出現的不良反應。第二,產婦鎮痛效果評分。按世界衛生組織疼痛分級標準劃分:0度為不痛;Ⅰ度為輕度、間歇痛,可不用藥;Ⅱ度為中度、持續痛,影響休息,需要止痛藥;Ⅲ度為重度、持續痛,不用藥不能緩解疼痛;Ⅳ度為嚴重痛,為持續劇痛伴血壓,脈搏等變化。第三,產婦分娩過程觀察。產程時間,胎兒娩出方式,產后出血量,胎兒窘迫,羊水胎糞污染渾濁情況,新生兒Apgar評分,是否剖宮產,催產素及器械助產的使用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PEMS3.1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學分析,進行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分娩鎮痛效果及不良反應
鎮痛組僅有2例產婦有Ⅰ度疼痛,其他產婦在分娩和會陰切口縫合過程中均無明顯疼痛感,而對照組產婦均有明顯疼痛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均未出現惡心、嘔吐、皮膚疹癢、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
2.2 分娩鎮痛對產程和產后出血量的影響
產婦產程比較,第一、二產程時間,鎮痛組和對照組分別平均為440.7min、29.4min和700.1min、52.6min,鎮痛組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第三產程時間,鎮痛組和對照組分別平均為5.3min和5.8min(P>0.05))。產婦產后出血量,鎮痛組與對照組分別269ML和256ML,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分娩鎮痛對產婦羊水糞染及對胎兒和新生兒的影響
鎮痛組和對照組羊水Ⅰ度糞染分別為2例和12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鎮痛組有2例發生胎心率變化,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Apgar評分,兩組各有2例低于8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分娩鎮痛對剖宮產率及催產素和助產器械使用的影響
鎮痛組和對照組行剖宮產分別為4例和8例(P>0.05);使用催產素調整宮縮分別為24例和8例,鎮痛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產婦均無使用助產器械者,表明分娩鎮痛并不增加器械助產概率。
3.討論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因疼痛產生緊張和恐懼,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分泌兒茶酚胺增加,使機體對內外刺激敏感性增強,情緒更加緊張恐懼,導致子宮發生不協調性宮縮,使產婦體力消耗增加,產程延長,容易導致胎兒宮內窘迫,增加剖宮產的機會。分娩鎮痛通過阻斷疼痛的傳入和交感神經的傳出,消除或減輕宮縮痛,使宮縮協調有力,盆底神經反射減弱,會陰組織及盆底肌肉松弛,促使宮口擴張,使胎頭下降及內旋轉阻力減少,第一產程時間縮短。當宮口開大至9cm時停止麻醉鎮痛,可使產婦宮口開全后主動屏氣能力不受影響,故第二產程時間也縮短。完善的分娩鎮痛不會對運動神經阻滯及宮縮產生影響,故不會增加產后出血量。
3.1 分娩鎮痛效果良好
分娩鎮痛組除個別產婦有輕度疼痛外,98%的產婦無痛感,與對照組比較效果非常顯著(P<0.05)。鎮痛組第一、二產程,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鎮痛組羊水糞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分娩鎮痛對新生兒Apgar評分和胎心變化率未見有影響。鎮痛組與對照組產婦均未出現惡心、嘔吐、皮膚疹癢、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
3.2 分娩鎮痛中聯合用藥是提高鎮痛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的關鍵
目前以硬膜外麻醉鎮痛和腰硬聯合麻醉鎮痛為確切有效的分娩鎮痛方法。本次分娩鎮痛法采用以芬太尼+布比卡因+羅哌卡因聯合用藥硬膜外麻醉鎮痛法,取得較好的效果。芬太尼屬強效麻醉性鎮痛藥,鎮痛作用產生快,但持續時間較短,適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鎮靜與鎮痛;不良反應為個別病例可出現惡心、嘔吐、視覺模糊、發癢、欣快感等。布比卡因是長效酞胺類局麻藥,低濃度適用于硬膜外分娩鎮痛;不良反應為用藥劑量過大時會出現肌肉痙攣、低血壓、神經興奮等。羅哌卡因也屬長效酞胺類局麻藥,有鎮痛和麻醉雙重效應,小劑量產生感覺阻滯,對運動神經幾乎無阻滯作用;不良反應是用于硬膜外分娩鎮痛時會出現低血壓、心動過緩、惡心、焦慮等。3種藥物聯合應用可降低用藥劑量,提高鎮痛效果,減少各種藥物的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分娩鎮痛的研究進展[J]. 谷守娟.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2(03)
[2]分娩鎮痛方法的應用[J]. 傅世萍. 中外醫療. 2015(12)
[3]分娩鎮痛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J]. 石亞春. 中國婦幼保健. 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