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華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震顫麻痹又稱帕金森癥(Parkingsons disease,PD)是臨床常見的黑質和黑質紋狀體通路的退變性疾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人,以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等運動癥狀和抑郁、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為主要特征,其中非運動癥狀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巨大的傷害,應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建議在使用多巴胺類藥物控制病情的同時注重減輕抑郁、睡眠障礙程度[1]。本研究分析了鎮肝息風湯對帕金森癥患者抑郁狀態和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2例帕金森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包括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齡56歲~75歲,平均年齡(65.34±8.77)歲;體重49kg~78kg,平均體重(61.35±10.51)kg;病程3年~10年,平均病程(6.12±1.80)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定的《帕金森病抑郁、焦慮及精神病性障礙的診斷標準及治療指南(2013)》中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為顫證,癥屬肝風內動型,并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肺功能不全、代謝性疾病、藥物濫用、酗酒者。本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對所接受的治療方案知情同意并簽字確認。
將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26例。采用統計學分析方法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在性別、年齡、體重、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可比性良好。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多巴絲肼片(商品名:美多芭,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規格:每片含左旋多巴200mg、芐絲肼50mg,國藥準字H39801019)治療,1片/次,3次/d[2]。
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輔以鎮肝息風湯治療。多巴絲肼片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同時輔以中藥鎮肝息風湯治療,藥味包括天麻10g、鉤藤(后下)15g、羚羊角(沖服)0.5g、龍骨(先煎)30g、牡蠣(先煎)30g、當歸15g、生地黃30g、白芍15g、柴胡10g、甘草6g[3]。將上述藥味煎煮濃縮至300ml,分早晚兩次溫服。
兩組療程均為12周,隨訪觀察治療前后患者抑郁狀態和睡眠質量的變化。
1.3 評價標準
1.3.1 抑郁狀態。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抑郁程度,包括17項內容,采用0~4分依次表示無癥狀~極嚴重。HAMD評分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
1.3.2 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價睡眠質量,包括7個方面共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PSQI評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評分下降幅度=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
1.4 數據分析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錄入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分析。P值<0.05時表示組間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2.結果
治療12周后,實驗組患者HAMD評分、PSQI評分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組間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帕金森癥是一種進展緩慢的神經系統病變,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西醫抗帕金森藥物多以補充神經遞質為機理,代表藥物為左旋多巴類,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震顫、肌強直癥狀。抑郁是帕金森癥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其發生機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可能與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功能損害、不良心理反應有關,也有研究認為可能與使用西藥左旋多巴類藥物導致的5-HT減少有關[4]。
中醫學理論認為帕金森癥屬于“顫證”之范疇,屬于本虛標實之證,以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為本,風、火、痰、瘀蘊塞腦竅為標。血虛則生熱、生風,肝風內動而發作為震顫,進而導致情志不舒、夜不能寐,治則以滋養肝腎、清熱涼血、鎮肝息風為法[5]。本研究中的鎮肝息風湯以天麻、鉤藤兩者共為君藥,功擅息風止痙、平肝潛陽;龍骨、牡蠣共為臣藥,可輔助君藥以增強平肝息風之效;佐以羚羊角清熱解毒、清肝涼血;當歸活血養血、柔肝滋潤;生地黃滋陰清熱、涼血生津;白芍養血柔肝、斂陰祛風;柴胡疏肝解郁、清退虛熱。甘草為使,兼能解毒、調和諸藥。全方中各藥相伍,各司其職,使陰虛得以滋潤,肝風得以平息,情志得以通達。
本研究中輔以鎮肝息風湯治療者HAMD評分、PSQI評分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單純西醫治療者,這一結果表明:中藥鎮肝息風湯對帕金森癥患者抑郁狀態和睡眠質量均具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英飛,賀旭.美多芭聯合鎮肝熄風湯治療帕金森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3,9(6):169~171.
[2]王慧新,劉毅,李如奎.止顫湯聯合西藥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0,16(3):17~18.
[3]羅海龍,尹昌浩,姜愛英.止顫平郁湯配合美多芭治療帕金森病33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1):294~295.
[4]劉桂香.中西醫結合治療帕金森抑郁的療效及其安全性評價[J].中醫藥導報,2013,19(9):37~39.
[5]周榮,胡萬華.中西醫結合對不同證型帕金森并抑郁的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8):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