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萬里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2
在國外,全科醫療服務體系在發達國家已十分成熟。全科醫學的概念從20世紀80年代末正式引入我國后,已逐漸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鄰國日本全科醫療發展現狀也同我國相似。本文將我國全科醫療服務和國外進行比較。
1.英國全科醫療服務
英國是全科醫學的發源地。其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最公平有效的醫療體系,而圍繞此服務體系建立的全科醫療服務處于世界領先地位。NHS其服務原則為:為居民完全提供全面免費的醫療服務[1]。
作為提供初級醫療服務的全科醫生在分級診療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居民必須選擇一所全科醫學診所簽約注冊,才能免費享受NHS提供的醫療服務。患者就診需提前預約,且在就診過程中,必須由簽約醫生根據其病情,決定是否轉診[2]。其服務內容包括臨床常見病的診治,還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傳染病防治、慢性病和藥物成癮問題、環境衛生問題監控等工作。
2.美國全科醫療服務
美國家庭全科醫生的經濟色彩非常濃重[3]。美國社區居民可以自己從在醫療保險公司注冊的醫生中選擇或被分配一名作為他們自己的全科醫生,保險公司則按照人數將一定比例的保費預付給全科醫生。購買醫療保險的居民則必須在簽約醫師處進行首診,且需預約,全科醫師除了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外,還負責對病人的轉診進行審核和批準,家庭全科醫生便是保健費用資金把持者。而對費用控制好的家庭全科醫生,保險公司對其給與經濟獎勵。其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常見病診治,慢性病管理,醫療保健,疾病篩查,醫療康復,健康咨詢等。
3.日本的全科醫療服務
日本的全科醫療起步相對較晚,但由于文化背景與我國較為相似,所以其全科發展可為我國所借鑒。由于日本較早建立了覆蓋全體國民的醫療保險制度,因此其初級衛生服務發展緩慢。日本目前主要有兩種家庭醫療服務方式,一種即“綜合診療醫”制度,即在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及社區設立“綜合內科”,為公眾提供基本的、綜合的診療服務,健康咨詢,預防保健;另外還有一種更接近美、英國家的家庭醫療服務,其工作現場多為私人的診所或小的社區醫院,服務對象包括成人、老年人及兒童,但不包括婦產科的醫療服務內容。
4.我國目前的全科醫療服務現狀
在我國,全科醫療服務由政府領導,經上級衛生機構指導,社區參與,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生為骨干[4]。其服務主要為基本醫療服務、慢性病患者康復管理、預防、健康保健、居民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內容。
目前我國全科醫療仍存在諸多不足,例如:社會各階層對全科醫療的認識依然不夠全面,社區全科醫療服務并未得到民眾充分認同,多數患者對基層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療能力不夠信任,就醫仍首選大醫院;全科醫生的待遇目前普遍偏低,與專科醫生相比差距較大,全科醫生待遇偏低已經成為阻礙高素質醫療人才到基層的重要原因;全科醫學學科建設還比較薄弱,多數臨床兼職教師既缺乏系統的全科醫學理論知識,又缺乏社區衛生服務的實踐經驗,缺乏帶教全科醫生的經驗,致使培養方式和專科醫生幾乎相同[5],培養出來的全科醫學上并不能完全適應基層工作。
5.我國全科醫療服務改善之處
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優秀的全科醫生是發展好基層醫療的根本,采取高等院校教育、規范化培訓、轉崗培訓和崗位培訓等多種措施,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全科醫生,滿足居民基本醫療需求。
建立全科醫生“守門人”制度,做好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工作。我國有必要進一步改進醫保制度,體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上級醫院價格差距,展現其醫療價格優勢,并建立起全科醫生“守門人”制度,落實其分診轉診作用。
改善全科醫生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人才進入全科醫學隊伍。全科醫生的收入相對較低、工作積極性不高,是“下不去,留不住”的重要原因。只有待遇提高了,改善了全科醫生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才能改觀基層醫療的人才留不住現狀,才能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彭婧.澳大利亞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的實踐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5):485 -489.
[2]孫曉明.發達國家和地區醫療體制與保險制度[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張聳山,吳華章.英國的健康促進與個人自由[J].醫學與哲學,2007,28(3):24—25.
[4]林瓊. 新型醫療保障制度下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5]杜文娜,許璐璐.全科醫生制度下全科醫學教育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1(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