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江華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內科是醫院重要的組成科室,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心血管內科,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物質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產生不斷改變,對于高血脂、高血糖物質的攝入過量,內科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對患者及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臨床上應給予重視[1]。本文結合常規護理與人性化護理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人性化護理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重要性。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內科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給予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并依據干預措施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3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齡38-68歲,平均年齡(52.35±2.36)歲,病程0.52-8.23年,平均病程(4.85±1.18)年;觀察組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52.48±1.23)歲,病程0.66-8.15年,平均病程(4.88±1.5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的基本資料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內科疾病患者;②均屬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患者;②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給予健康知識宣教,病情監護等。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人性化護理,措施為[2]: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面帶微笑引導患者及家屬辦理入院手續,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與患者及家屬建立互信度,評估結果發現患者擁有負面情緒時,應及時對負面情緒進行疏解,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②健康宣教:為患者定期講解疾病和護理措施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認知度,從而達到提升患者的治療配合度;③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和元素,控制脂肪的攝入,提高纖維膳食;④環境護理:病房干凈、衛生、通風良好,給予患者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治療環境;⑤安全護理:實施責任制,責任到人,提高患者的安全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癥狀評分采用癥狀自評量表進行評估,總分為5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癥狀越嚴重,反之,表示患者的癥狀改善越好。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自評量表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述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反之,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各項指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改善程度明顯好于干預前,觀察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好于對照組,數據間進行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內科疾病是一種常見的高危疾病,護理質量對患者的影響極大,其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發病及,病情變化快,患者身體機能損傷較為嚴重,部分患者甚至威脅生命,因此,臨床護理質量對于患者而言至關重要[3]。
人性化護理服務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其中心思想為“以患者為中心”,所有的護理措施均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服務,其主要內容為建立完善的人性化護理服務管理制度,確保各項護理實施到位,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質量,實施責任制,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實施獎罰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治療效果[4]。本文中,通過對比常規護理與人性化護理服務對內科患者的應用效果,發現,人性化服務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更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更好,康復速度更快,人性化服務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非常高。
綜上所述,人性化服務在內科護理中的效果非常好,患者的各項癥狀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加快了患者得恢復速度,縮短了治愈時間,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涂,李海靈,周厚湘,等.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6(1):103-103.
[2] 杜杰,張玉梅.淺談人性化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4(1):190-191.
[3] 駱梅.優質護理對提高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2(10):130-131.
[4] 劉傳芬.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 21(6):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