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本權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血液透析為臨床上對腎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重要方式,加強對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1-2]。本文針對風險管理應用于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價值給予一定的研究與探討,研究所得到的結果進行以下報道。
1.臨床基本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基本資料
選擇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時間段內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60例患者進行本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分別有30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1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20~58歲,平均年齡為(42.25±1.46)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2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21~56歲,平均年齡為(42.27±1.44)歲。本次研究通過了倫理委員會的審核。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的性別比例、平均年齡、所患有疾病的類型與病情的程度等資料差異性并不大,均不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可以對其進行對比以及分析。
1.2 研究方法
對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管理。對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管理加風險管理,方法為,(1)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增加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惡心、抽搐、頭暈、耳鳴等情況,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及時上報醫生進行有效的處理;(2)按照有關的護理操作規定實施對患者的穿刺、換藥以及插管等,保證相關操作的穩定性;(3)對血液透析設備給予定期的檢查,充分保證血液透析設備的正常運行;(4)護理患者人員需對穿刺等護理操作技能進行熟練掌握,防止由于多次的穿刺而引發血腫閉塞等癥狀。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不規范、醫囑處理不當、透析護理不當、護理投訴、意外事件等護理風險事件,以及兩組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對本研究的有關數據給予研究以及相關分析,本研究中的平均年齡等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s)的方式進行表示,使用t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本研究中的護理風險事件總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應用率(%)的方式進行表示,應用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當p值小于0.05時,表示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研究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比較
與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相比較,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不規范、醫囑處理不當、透析護理不當、護理投訴、意外事件等護理風險事件總發生率更高,組間具有明顯差異性(p<0.05),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相比較,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高,組間具有明顯差異性(p<0.05),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3.討論
血液透析為腎代謝的一種常用的治療方式[3]。臨床上,血液透析多用于急性的藥物中毒患者、毒物中毒患者、急性腎衰竭患者和慢性的腎衰竭患者等[4],此類患者的病情常常比較危重,患者病情的變化比較快,其全身的狀況常常比較差,有可能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并發癥,或者出現醫療意外相關事件等,因此,加強對此類患者的護理干預,特別是風險護理十分重要[5]。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不規范、醫囑處理不當、透析護理不當、護理投訴、意外事件等護理風險事件總發生率為6.67%,要比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的26.67%明顯更低一些,組間的差異比較顯著(p<0.05),另外,本研究中,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與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的73.33%相比較,組間的差異比較顯著(p<0.05),可見,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管理的同時增加風險管理的效果比較好,可明顯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對于護理質量的滿意情況,進而構建比較和諧和健康的護患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劉明利.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當代醫(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藥,2014,21(29):119-121.
[2] 倪耀華,黃惠君.集束化護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3):286-287.
[3] 彭清平,劉俊茹,康敏等.優質護理服務結合護理風險管理教育在血液透析室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4(20):3113-3116.
[4] 陳靜,吉小靜.風險管理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實施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6):1485-1486.
[5] 王娟.血液透析護理風險管理的對策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3):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