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由于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對性的壓抑,導致人們談性色變,許多受害者遭到性侵后選擇不告訴任何人,既是害怕遭到世俗社會投過來的有色目光,也是因為缺乏必要的知識,不知道該向誰求助,跟誰傾訴,最終選擇默默隱忍自己的痛苦。
臺灣女作家林奕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在上市后迅速走紅,兩個月內重印5次,而這本書中描寫的內容,是13歲的房思琪遭到老師性侵而最終發瘋的故事。值得唏噓的是,作家本人在作品出版后兩個月,就被發現在住處自縊身亡,年僅26歲,林奕含的父母也在之后公開聲明,證實書中描述皆為女兒當年曾被補習班名師誘奸,引發痛苦憂郁的真實記錄。
自殺背后的原因竟與幼年遭到補習班老師誘奸性侵有關,這個殘酷的真相不得不令人感到背后一涼。而根據央視《新聞調查》欄目在《性侵犯:隱蔽的犯罪》節目中引用的論文數據來看:平均下來,未成年人里,有近8%的男生和20%的女生都遭遇過性侵犯。如果把性侵犯的定義擴大到性騷擾,恐怕遭遇過這種侵犯的青少年比例還會大大提高。
囿于受侵害者的年齡,在遭到性侵時往往還懵懂而不自知,但當他們長大開始慢慢了解,小時候的經歷會給一生都埋下心理陰影,像林奕含這般無法走出來最終選擇一些極端方式的也不在少數。正如林奕含在書中所言:“社會對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強暴一個女生,全世界都覺得是她自己的錯,連她都覺得是自己的錯。”
而林奕含之后,也有感同身受者站出來揭露更多性侵行為,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與性侵戰斗,不讓一時的性侵毀了受害者的一生呢?
不受質疑的受害者身份是基礎
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聲,這是移動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便利,民主與自由也由此更進一步。但同時,不加甄別的信息充斥在網絡,片面的事實呈現讓反轉劇一再上演,遠到南京彭宇案,近到山東辱母案,質疑事實的真相成為人們看到這類是非題的第一個反應,也不再有人可以用一種聲音遮蓋真相。
但關于女性性侵的案件曝光后,卻總有這樣或那樣的聲音質疑受害者自身的行為規范,還冠之以“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之說,比如穿著暴露,姿勢曖昧令人遐想,這都是女性自身不夠檢點才導致被騷擾等等。這些觀點不僅缺乏依據,過于主觀,還帶著強烈的歧視色彩。事實上,美國杜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強奸者在挑選自己的目標時,主要考慮的是潛在受害女性是否比較被動、易于順從。而研究結果甚至表明在相當一些人群中,“穿得太多”反而更容易被侵犯,因為穿著保守的女性有可能會被認為更加被動和順從。
其實,性在中國一直都是一個敏感詞,它不僅是一種生理行為,還有著復雜的社會含義,尤其與女性的貞操掛鉤,甚至一度成為評判女性道德是否完美高尚的重要標準。也正是由于性在中國社會的“不可說”,讓女性遭到性侵后難以啟口,甚至反而會自責,陷在情緒的漩渦里無法獲救。
針對這個問題,華東政法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王嘯天博士向《新民周刊》表示,他認為幫助性侵受害者的基礎,就是明確違背受害者意愿發生的親密行為,就是非法性侵,他(她)就是性侵的受害者。而社會和家人不應對受害者的純受害者身份產生質疑,即不對受害者的外貌、性格進行任何指責,甚至將被性侵的責任推到受害者身上。只有社會輿論的大環境是同情保護性侵受害者的,加之于他們身上的道德枷鎖才可能被解開。
積極開展性教育,警惕身邊的“毒蛇”
性侵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個艱難的話題,父母對于這方面的安全教育總是有些難以啟齒,尤其在中國的農村地區,性教育更是成為了一種禁忌,反而使得性侵犯罪在這些地方大行其道。
2014年,鳳凰衛視曾報道廣西農村一名留守女童從11歲開始遭到十多名中老年人長期摧殘,被性侵至少50次,查明身份的犯罪嫌疑人中有14人為中老年人,年齡最大的70多歲,引發社會的關注。而這,正與家庭性教育的缺失有很大關系。
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下稱“女童保護基金”)曾在2015年對來自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等省份的4719名學生(其中男生2170名,女生2549名)進行隨機調查,結果超過四成的兒童對隱私部位的概念認識不清或不知道。
而即使在一些大城市,性教育的接受程度也并不高。今年3月,杭州蕭山一位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在其微博上吐槽學校發放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稱教材尺度太大,并在微博曬出含有“男女生殖器相關介紹”的圖片,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盡管這本性教育啟蒙書中有關“人的誕生”“身體的隱私部位”和“預防兒童性侵害”等主題的編纂得到了網友的力挺,其中“預防兒童性侵害”更是開卷有益的好教材,但最終校方還是決定將該書收回。對此,王嘯天也覺得非常可惜,他認為這本教材中介紹的一些熟人性侵的案例是十分有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的。
而在已公開的性侵案件中,熟人作案正是這類案件的顯著特點。
王嘯天憑借多年的校園心理咨詢經驗,也向《新民周刊》證實了這一點——性侵案件顯著特點之一就是熟人作案,而由于性侵話題的私密性,真實的數據只會更高。
去年的新聞報道中,還有一位13歲的少女在親生母親的引誘之下,慘遭繼父強奸并威脅,三年之后才在父親和同學的幫助下勇敢報警,將罪犯繩之以法。令人痛心的是,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性侵施害者中,熟人包括了教師、鄰居、親戚等,甚至還有家庭成員,如父親、哥哥、繼父等。因此,王嘯天認為,對于性侵最好的應對,就是通過性教育來預防這類事件的發生,事前預防的效果遠大于事后的補救治療。
性侵發生之后,多點關心多點愛
新浪大V“女王C-cup”,也是果殼性情小組的紅人易衡,曾設計了一個包含201個問題的《兒童性虐待/性侵犯(Child Sexual Abuse)問卷調查》,在自己的微博發布后,不到一個月就收到了17522份有效答卷。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她發現:有超過一半的受害人在9歲之前經歷過性虐待,90%的性虐待發生在14歲之前,60%的性虐待集中在5-10歲。而超過七成的受害人隱瞞了性虐待的事實,沒有告訴任何人。
其實,在性侵發生之后,找到合適的傾訴對象,在心理學上是殊為有效的預后措施之一。王嘯天告訴《新民周刊》,遭到性侵后,受害者的情緒要得到及時的引導和宣泄,否則就容易鉆牛角尖,甚至引發抑郁、狂躁等心理疾病。而找到一個信任的人進行傾訴,無疑是一個最佳的解決方式,這個對象必須如前文所說,完全肯定受害者的弱勢地位,而不會反過來對受害者進行消極評價。
然而,由于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對性的壓抑,導致人們談性色變,許多受害者遭到性侵后選擇不告訴任何人,既是害怕遭到世俗社會投過來的有色目光,也是因為缺乏必要的知識,不知道該向誰求助,跟誰傾訴,最終選擇默默隱忍自己的痛苦。
王嘯天表示,如果身邊的人無法傾訴,消極情緒又難以依靠自己排解的話,或許就是時候選擇一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了。針對這類患者,王嘯天還介紹了許多心理學上的創傷治療技術,如想象暴露療法——讓自己充分想象或者多次面對恐懼的情景以后達到緩解焦慮的療效;安全島技術——通過想象讓自己進入一個沒有任何壓力、只有愛意和保護的安全領地。當然了,這些心理學上的咨詢效果也是因人而異的。
性侵發生之后,對于當事人來說,需要身邊人更多的關愛和肯定。王嘯天強調,在性侵案件中,家庭的作用是相當強大的,甚至決定了受害人未來的生活走向。作為家人,如果碰到親人遭遇性侵或者猥褻,首先一定要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仔細詢問受害人具體情況,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責怪受害人自己缺乏安全意識;其次,不要想著掩蓋事實,息事寧人,在必要時一定要報警尋求法律幫助,同時保留性侵證據,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夠得到法律的懲罰,這對受害人無疑是最好的心理治療;最后,家人一定要安撫受害人,關注受害人的情緒波動,給足關心和愛,而不是把性侵當作一件丑聞,給受害人增加壓力。
“強奸”是否應該弱化為“身體傷害”?
著名的社會學家李銀河曾在《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中引用福柯的一段話:“強奸不過是一種侵犯行為:從原則上看,在用拳頭打擊某人的面部和用陰莖插入某人的陰部之間,并無任何區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為強奸作為一種身體傷害,不應該與身體其他部位的身體傷害區分開來,并因此提出要取消“強奸罪”改為“身體傷害罪”的觀點。
李銀河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時進一步闡述了這一觀點。首先,她澄清了之前要取消強奸罪的說法:取消強奸罪并不是強奸無罪或者輕罪的意思,只是說不應該因為性而單獨設立強奸罪,而是應該把它與其他身體傷害等同,在量刑上不重判性犯罪;其次,據李銀河回憶,這個觀點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當時她與其他學者共同討論福柯的一個觀點,即“性在原則上是不應當受懲罰的,但有兩件事例外,一個是涉及強奸,一個是涉及兒童”。意思就是不論同性戀也好,其他性行為也好,只要是雙方自愿且不涉及兒童的,都是不應當被懲罰的。
李銀河認為強奸作為一種犯罪行為,理應受到《刑法》的懲罰,但“強奸”是否應該受到比同等的“身體傷害罪”更重的量刑,她覺得這是值得商榷的,理由正是福柯所提出的拳頭打臉與生殖器插入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她表示:“為什么性器官就要比腦袋重要得多呢?為什么在量刑上打了腦袋就判幾個月,而強奸就要判三十年呢?”而就算說到心理陰影,“被打耳光就沒有心理陰影了嗎?被打腦袋就沒有心理陰影了嗎?”這些心理陰影或許也將終身伴隨。
李銀河還認為:“如果社會能夠把性侵跟其他身體傷害同等看待的話,被性侵的受害者也許更容易把自己的遭遇說出來,更傾向于尋求法律幫助,討回公道、保護自己。”
而王嘯天并不認同李銀河的觀點,盡管把“強奸”改為“身體傷害罪”或許能讓性侵的受害者們更容易開口講述自己的經歷,但是這在某種程度上模糊了性侵這件事的嚴重性。王嘯天認為,性器官和其他的身體器官有著顯著的區別,重要的一點就是性器官具有隱私性。“腦袋也好,胳膊也好,都是可以暴露在外的器官,但是性器官不行。性不僅是器官本身,它還承載了許多道德和文化層面的東西。”從客觀層面來講,遭到性侵的受害人會承受的社會壓力也是遠大于腦袋被打的受害人。
而在網絡上,網友的聲音也是各站一邊。有的網友贊同李銀河的觀點,認為無論男女,因為強奸受到的心理傷害大致來源于兩點:一點是被強迫、人格身體被傷害;另一點是來自于倫理道德觀點施加在受害人身上的心靈枷鎖,而這一點直接導致受害人認為自己有罪或社會認為受害人有罪,而李銀河的觀點則幫助受害人卸下了第二道心靈的枷鎖,減少了受害人的痛苦。也有網友反對,認為這一觀點雖然從邏輯上沒有問題,但是在現實中,貞操觀念的確存在,那么針對性侵傷害懲罰更嚴厲也沒什么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