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要: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會抱怨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教學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整個語文課堂略顯沉悶,沒有預想中的那樣有活力。因此,教師要能夠及時的對自身進行審視,以求能夠以最佳的狀態,來迎接接下來的教學,從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學觀念;共同發展
語文學習伴隨了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從最初進入幼兒園學習簡單的說話開始,學生就算是正式接觸到了語文教學了,一直到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階段,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都未曾中斷過。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語文在學習中所處的絕對重要地位,其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而言是必備的基礎知識之一,是學生對其他學科進行學習的必要前提。作為一名奮斗在教育第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更應當認識到語文學習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搞好對學生的教學工作,而且由于課堂教學是整個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師要能夠將課堂教學,放到整個教學工作的首要位置,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嘗試,從而找到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相關教學方法。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確立,而如何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完全的發揮,這成為了當前教學中教師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
談及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我們就不得不談到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之中,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圍繞著語文課本來進行的,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在整個傳授的過程中對字詞句的講解極為詳細,并會對每一篇課文做相應的深入分析,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絕對的權威,而整個課堂教學的活動,幾乎都是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來進行開展的。這樣的傳統語文課堂是極為枯燥無味的,除了根本無法突顯出初中語文教學的特色而外,還不利于學生的正常學習,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根本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這樣一種情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得到了極為有效的改善。在新課改的教學理論中,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就應該是突出一定的教學特色的,除了要保持課堂教學的健康穩步開展而外,還要在穩中求變,嘗試著尋求一些新的方式或者新的方法,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以求對課堂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構建起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另外,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僅局限于向學生傳遞語文課本中的語文知識,還要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文我就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結合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及其相關問題,來簡單談一下自己對于語文教學的一些心得或體會。
一、初中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教師要想讓課堂教學不落后于這個時代,順應這個時代的潮流,就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學習,并不斷地對自我進行審視,以求將教學的觀念進行更新,能夠保證不時的將新鮮的東西引入到教學之中,讓課堂教學變得活力四射。教師要能夠及時的從傳統的教學狀態中脫離出來,因為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結對權威,整個課堂就是教師說了算,學生只是去執行教師的命令即可,根本沒有表達自己思想的余地,所以整個課堂教學表現出一種沉悶的氣氛,學生只是在課堂中悶頭學習,教師不知道也不會想要知道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到底如何。轉而到了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新的教學形勢已經不容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完全的把控,教師要嘗試著改變原有的“獨角戲”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并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顯。歸根結底,當前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師要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并引導學生和學生之間就相關的學習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這樣整個課堂教學才會活起來,學生才能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與此同時,初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將“學生就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弱化自身在課堂中的部分作用,僅在適當的時候予以學生必要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放飛自我,讓學生能夠真正的主宰整個課堂教學。還有就是,教師要能夠將新教學觀念搞懂吃透,及時的完成教師的轉變,把教學的主體地位讓還于學生,并積極的發揮好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相關作用。
另外,傳統教學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尊師重道是學生必須遵從的一大指導思想,但是教師要能夠放下自己的架子,從高高在上的“神壇”上下來,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合理的變通,在保持尊師重道的同時,也要能夠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及學習的訴求。這樣教師才能有效的拉近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慢慢的開始親近自己,愿意同自己進行敞開心扉的交流,從而讓師生處于在一種相對平等的位置之上,進一步的對教學效率進行提高。
二、初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區分,以求共同發展
初中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保持教學的公平,但是,這所指的是相對的公平。因為,由于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其相互之間必定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具體表現為認知水平、智力因素、語文綜合能力等,所以,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統一的標準,為學生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那么結果就是,有的學生能夠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而有的學生卻不能完成。
然后,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一下,新課程標準中前調的“關注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從這里我們可以清楚的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是初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不同,在具體的教學中將學生簡單的分為“優、良、中”三個層次,分別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求讓學生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取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時,教師要適當的對全體學生予以關注,積極的為學生創造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平等的對待,這樣才可以讓課堂教學的效率從根本上得到提高。
初中語文教師要能夠不斷的進行學習,在時代的最前沿不斷地探索,以求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為學生提供最好的語文教學引導,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或超過預期的效果,讓學生能夠獲得較強的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