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單因子污染指數及等標污染負荷相關指標的計算,分析評價了遼寧省主要入海直排口的污染現狀,針對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源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遼寧;直排口;現狀;對策
1 概述
遼寧省海岸帶東起鴨綠江,西至山海關老龍頭,海域面積2.1萬平方公里,近海水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1]。近年來,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在促進全省經濟加快發展同時,也給海洋環境帶來一定影響[2],尤其是對近岸海域的影響。近岸海域環境的污染主要是由陸源入海排污引起的[3],目前各沿海城市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正是海洋污染的主要來源。本文以遼寧省主要入海直排口為研究對象,統計分析各排污口污染物入海情況,對入海排污口水質進行評價,并對存在問題提出建議。
2 研究對象及評價方法
研究對象為遼寧省主要的入海直排口,包括工業直排口、綜合直排口和市政直排口,每季度監測一次,監測指標包括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氮和總磷等。采用單因子評價法評價入海直排口中各污染因子,根據結果進行超標率評價,通過加權計算的方式,實現將不同來源、不同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進行比較,從而確定環境監控的重點目標。
3 結果與討論
3.1 超標率評價
遼寧省主要入海直排口出現超標的污染物有化學需氧量、總磷、總氮、氨氮、生化需氧量等,其超標頻次比率為20%、19.7%、19.2%、17.7%、16.9%(圖1)。由此可見,遼寧直排海排污口面臨著富營養化指標超標的問題。
3.2 入海量分析
直排口入海污染物中工業排污口占污水排放總量的41.8%,其次是綜合排放口為38.5%,而污染物中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懸浮物、石油類、氨氮和總磷均是生活排放口占污水排放總量的最大比例,總氮主要來自于綜合排放口(圖2)。
3.3 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
采用等標污染負荷法分析遼寧省直排入海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總磷和化學需氧量,主要污染源為分布在大連灣的市政排污口D13、D36、D43、D51,主要是因為部分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海造成的。
4 對策
針對遼寧省主要入海直排口污染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對超標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應加大監測頻次;二是加大對重點直排源的環境監察力度,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罰;三是對重點污染源安裝在線監控設備,實現實時監控;四是對近岸海域直排口進行拉網式清查,打好基礎對上游企業嚴格監管;五是制定和完善流域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規劃,降低直排海污染源污染排放強度。
參考文獻
[1]嚴登華,何巖,王浩,等.遼寧近岸海域水質演化及對近海陸域生態水文格局的響應[J].海洋通報,2004,23(3):54-60.
[2]王修林,李克強.渤海主要化學污染物海洋環境容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45-47.
[3]黃徐晶.防治陸源污染保護海洋環境[J].科技信息,2010.
作者簡介:郭楊(1982-),女,漢族,遼寧鞍山人,工程師,從事環境監測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