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全
摘要:小學數學課的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組織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善于觀察手機資源,提高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巧妙的解決。
關鍵字:組織教學;教師;學生;課堂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教師面對班集體進行教育活動工作,他的組織管理的能力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教師要善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給他們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小學數學教師要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讓班級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收到激勵和鼓舞,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一、善于觀察、收集資源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生活,生活中充滿著各種數學資源。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源于現實,也只有扎根于生活中的土壤,數學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現階段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內容要與生活緊密相連。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如果能充分的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就會達到滿意的效果。同時,由于我們的小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很感興趣,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十分輕松愉快,就不會枯燥無味了。但是這些生活中的數學資源能順手拈來嗎?不能,我們只有善于觀察。生活中的數學資源豐富多彩,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體驗。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有了討論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研究數學的問題,讓學生想看,想說,想思考。比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布置教室板報數學專欄和班級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自說一說為什么這么做和這么做的理由,讓學生身處無處不在的數學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在數學實踐活動中,開展數學課外讀物,講古今中外數學家的事跡,設計小學數學游戲,把數學努力的拓展延伸,變成孩子們學習數學的樂園,我們的生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課堂。
二、激發動機、提高興趣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關心了解學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上好課的前提。小學生應是學習的主人。要想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那就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的動機。備課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備學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知識,他們生活的環境、家庭、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和學習品質。每個學生由于學習基礎不同對他們的要求應有所不同。
讓每一個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利用各種機會向學生進行學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認識到終身學習的意義。要對學生進行養成性的教育,好的習慣比什么方法都重要,特別對小學生來說更為重要。課堂的作業做到當堂完成,家庭的作業不抄襲,自己才會需求幫助,學會合作學習,學會收拾書包和文具,按照有規律的擺放,講究衛生,穿著整潔,團結同學,助人為樂。放學按時回家,樹立良好的班級觀念,積極參見各項班級活動,以班級為榮,以學校為榮,學會感恩,以班級為榮。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特別是在課堂上,盡量不要批評學生,給他們留下自尊。要讓學生懂得學得好別人才會佩服,個人獲得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不斷的深化學習動機,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一個人的學習品質不是學生本人就能決定的,只要每一個學生認真學習就行了。
三、善于發現、巧妙的解決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貫穿于數學教育的始終,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前提是要充分的保護和調動小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多角度發現問題,體驗到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知識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數學學習中從比較中去發現問題,有比較才會有鑒別,有比較才會發現問題。這些問題都時時處處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這些數學問題都是從哪兒來的呢?他們源于我們的生活,讓我們領悟到生活的意義。
四、抓好紀律、管好學生
管理好課堂紀律是教學活動的基本保證,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有好的紀律有助于老師和學生進行全面的交流與溝通。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精心的設計課程結構,有利于調用學生的積極性。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我們要從實際出發。他們在家自由自在的生活,無憂無慮的玩耍,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急。他們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有的小學生做不了幾分鐘就會東張西望。我們要求他們坐端正,要求的時間不能過長。講課期間我們要穿插一些有趣的活動,放松放松。所講的課不能單調、枯燥,教學方法也要靈活多樣,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自尊心較強,喜歡聽表揚,討厭被批評。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多鼓勵他們,少批評他們,不要挖苦諷刺學生,對他們的成績,閃光點,多表揚,多肯定,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體驗成功的喜悅。對學生要平等相待。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