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琳娜
摘要:舞蹈是最悠久的藝術形式.舞蹈藝術起源于民間.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素質的提高,舞蹈藝術越來越回歸到群眾當中. 群眾舞蹈是群眾以自娛自樂為目的的舞蹈形式,通過創造和傳播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群眾舞蹈相對技術上來講要求不高,不需要經過專業舞蹈的嚴格培訓.群眾舞蹈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有著愉悅身心、強身健體的功能.將群眾的娛樂性、大眾性、參與性、基礎性、國民性融為一體.本文試從群眾舞蹈的概念、特征及發展等方面進行淺析。
關鍵詞:群眾舞蹈;特征;發展
隨社會文化不時進步,群眾舞蹈活動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經過舞蹈方式表達他們對自然、時期、生活的贊譽頌揚及質樸的民族情感。群眾舞蹈的提高發展對推進兩個文化建立,對發展我國文化事業起到極大推進作用。它已成為我國藝術事業中不可無視的一支勁旅。因而,有必要對群眾舞蹈的活動特征及發展進行研討,使其更好發揮它的社會作用。
一、群眾舞蹈的概念
群眾舞蹈主要是針對非專業舞蹈而言。群眾舞蹈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并由群眾本人參與扮演的,有一定欣賞價值的社會性舞蹈。群眾舞蹈是人民群眾本人用舞蹈方式反響生活、表達情感、進行教育、自我文娛的一種手腕。由于群眾舞蹈的創作與演出來自社會各階級、各行業不同身份、層次的人,并普遍活動在社會各局部,所以,又構成它是社會性舞蹈,它不像專業團體必需是順應于舞蹈專業的人,在一定條件下從事專業舞蹈,并帶有一定商業性。而群眾舞蹈則不受期限,只需條件可能便可舞蹈,更無經濟任務。所以,群眾舞蹈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并本人扮演的有一定欣賞價值的社會性舞蹈。
二、群眾舞蹈的發展措施
(一)緊跟時期腳步
群眾舞蹈要表現時期特征,首要是引領時期文化風氣。舞蹈藝術在當今時期發展是不時走向舞蹈本體主體化、詩化、內在心靈化、內涵意蘊深入化和方式多元化。群眾舞蹈只要結合本身特性,寓教于樂,把時期文化精華吸收并包含于藝術創作中,才干推進群眾舞蹈藝術創新與發展。
(二)貼近群眾生活
舞蹈創作者只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認真細致地察看生活,逐漸積聚這些來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對這些素材進行科學分析了解和熟習,從中挑選典型、具備意味意義的素材,并對它們有真正切身領會和理論感受后,才有可能創作出感動人心的勝利作品。群眾舞蹈根在民間,在社會生活當中。作為一個群眾舞蹈編導一直不能分開這片肥美的創作土壤。走進生活,你就會發現新的創作之源,走進人群,你就會找到新的靈感。
(三)發揚民族文化
舞蹈具有鮮明民族性和地域性,分別表現不同民族思想感情和生活樂趣,反映其社會關系、肉體和意志、理想和愿望。面對人民群眾肉體文化需求日益增長,我們短少真正可表現一個民族和國度的整體肉體境地的群眾舞蹈。我們在強調地域作風、特征、繼承傳統同時,又必需著眼當今時期審美需求,以創作出真正具有鮮明時期肉體和民族特征的作品來顯現中國人的靈魂,特別是顯現當代中國人的肉體靈魂。
(四)表現生命之美
美是舞蹈藝術最實質特征。舞蹈必需講求美,以美的動作、線條、外型、畫面、旋律、服裝發明出美的形象,表現美的情操和生活內容,觸動人們心靈,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熏陶人們道德質量,鼓勵人們生活熱情,鼓舞人們反動意志。這就是舞蹈的品德和功用。
三、群眾舞蹈的發展瞻望
作為一個群眾舞蹈干部,不只要進行舞蹈提高進步,還有創作、教學、示范等任務,同時,還要控制舞蹈意向及各方面信息,從而有利展開工作。首先要有好的學問構造,要控制兩方面學問,一是專業學問,二是社會學問。專業學問包括舞蹈理論、編舞技法等舞蹈本體的一些有關學問,以及文學、戲劇、音樂、美術服裝、道具等專業藝術學問。群眾舞蹈是一門社會學科,我們工作對象包涵社會各階級的人,不理解人和社會,我們工作起來定會艱難重重。要控制這方面學問,靠兩方面學習,一是向書本學習,二是向生活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作為群眾舞蹈組織者、建立者,就要拓展思想,勇于創新,吃苦耐勞。
針對今后群眾舞蹈如何發展:一是要樹立理論研討隊伍。對群眾舞蹈活動、理論進行科學總結,上升為理論,構成本人理論體系,從而更好的指導群眾舞蹈工作,特別針對那些平常不注重理論研討的人,覺得只需能為基層單位編幾個舞,輔導他們跳起來或再奪個名次就行了,這恰恰是無視了本身價值。而有的長期從事群眾舞蹈工作,注重學習研討,有豐厚經歷,有本人工作辦法和理論,很好的概括總結就是最有價值的理論,樹立理論研討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二是樹立創作隊伍,群眾舞蹈的進步狠抓創作,主要的一條經歷就是狠抓創作,給群眾舞蹈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條件。
總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已給我們群眾舞蹈工作者指明了行進方向,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為繁榮和復興中華民族舞蹈文化,為發展群眾舞蹈事業做出更大的奉獻。
參考文獻:
[1]王玨.試論在當代群眾文化活動中動態的傳承與發展民間文化――海寧《花燈》藝術生命活力勃發的啟迪[A].民族民間文化維護與開發文集[C].2004年.
[2]李雪梅.地域舞蹈與生態環境――試論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天文特征[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