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
摘 ?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保障,人們轉而開始追尋精神生活境界。這其中,群眾參與度最高、影響最大的無疑是群眾舞蹈。群眾舞蹈的創作引領著群眾舞蹈的發展。本文結合工作經驗,從群眾性、地域性、生活性、時代性、結合性五個方面,淺談當前群眾舞蹈創作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群眾舞蹈;創作;方向
中圖分類號:G24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3-0104-01
當代社會,用于人們消費的精神娛樂項目多種多樣。群眾舞蹈以其靈活的表現手法,豐富的情感表達,深受群眾歡迎。人們熱愛群眾舞蹈,或者欣賞,或者娛樂,在鍛煉身體的同時,精神世界得到滿足。然而群眾舞蹈的創作方向上出現了諸多問題。這些因素均不利于群眾舞蹈的創作,甚至使得群眾舞蹈失去意義。那么,群眾舞蹈的創作方向應當具備哪些特點?
一、群眾性
群眾舞蹈是廣大群眾參與、欣賞、娛樂的舞蹈形式。當前群眾舞蹈創作的首要關鍵點、立足點,就是要具備群眾性。如果失去群眾參與,不被群眾認可,不受群眾歡迎,那也就不能稱其為群眾舞蹈。如何才能保障群眾舞蹈創作具備群眾性?首先,題材選擇。事實上,題材選擇的正確與否、合適與否,直接關系到群眾舞蹈的創作成敗。而想要正確把握題材,就必須深入的了解群眾特點。否則,天馬行空的思維,天花亂墜的想象,均不能取得實際效果。其次,競爭合作。這里的競爭合作指的是直接面對廣大群眾,由群眾自主的選擇舞蹈題材。或是舞蹈題材直接讓群眾自己創造,通過對比、取舍,從競爭當中選取最佳題材。這類題材由于是從群眾中選取而來,因此具備廣闊的影響力。
二、地域性
我國國土遼闊,歷史悠久。各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迥然各異。遼闊的國土、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絢爛多彩、五光十色的中華文化。按理說,這樣的文化背景,應該出現豐富多彩的群眾舞蹈才對。然而,目前的群眾舞蹈,出現了千篇一律隨大流的現狀。群眾舞蹈不應該過于單一、單調。當前的群眾舞蹈創作,應當重視地域差別,突出地方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必須要了解當地的歷史、風俗,乃至于人們的生活習慣。例如,廣東地區的《領潮爭先》,采用廣場舞形式,一群穿著新式新塘牛仔裝的龍舟手,從鼓隙間魚貫出來,你追我趕,場面震撼;再配上宏博大氣的音樂,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廣東地區“扒龍舟”的民間習俗。
三、生活性
舞蹈是一門藝術,具有思想。表演者通過肢體動作,展示或者宣泄內心的思想情感。群眾舞蹈也是群眾通過舞蹈藝術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因此,作為群眾舞蹈,在創作方向上就要體現出生活性。以生活中群眾熟知的人、物、事,作為創作題材;以貼近生活、熱愛生活的主題作為創作方向。如此,創作出來的群眾舞蹈,才能密切的與人們的生活相互聯系,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喜愛。想要切實的創作出具備生活氣息、生活韻味的群眾舞蹈,就不能閉門造車,不能一味空想,必須走進群眾生活,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惡。如此,才能創作出切實生活而又具備藝術性、啟發性、娛樂性的舞蹈。例如,《幸福心聲》,就表現了祖國的建設成就,教育人民要熱愛生活,珍惜和平。
四、時代性
上世紀流行于各地的宮廷舞蹈、霹靂舞等,已然退出了群眾的視野,消失歷史長河之中。是這些舞蹈類型不具備群眾性、藝術性、娛樂性?并不是。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舞蹈形式失去了時代氣息。事實上,任何具有影響力、生命力、持久力的群眾藝術,無一例外都需要具備濃烈的時代氣息、時代特色。這并不是人們“喜新厭舊”,而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更加青睞于發生在當下的故事。這些故事代表了時代特色,它與人們的思想、觀念、意識、行為、文化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當前群眾舞蹈創作的方向,要具備時代性。這樣一方面能將當前故事轉化為舞蹈形式,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另一方面,也只有具備時代特色的群眾舞蹈,才能喚起人們的共鳴,得到人們的認可。
五、結合性
當前的群眾舞蹈之中,存在兩種極端狀況,一是“陽春白雪”,二是“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是指群眾舞蹈的創作過于藝術性,完全按照專業舞蹈的標準創作。舞蹈屬于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本無可厚非。然而,群眾舞蹈的基礎受眾是人民大眾,人民大眾的藝術鑒賞能力、接受能力均不是太高。“陽春白雪”式的群眾舞蹈,曲高和寡,無法吸引群眾參與,失去本質意義。至于“下里巴人”式的群眾舞蹈,則由于其簡單、直接的表現形式,受到群眾的歡迎。但我們也應該知道,群眾舞蹈畢竟也是舞蹈,同樣也是藝術形式。簡單粗劣的群眾舞蹈,不具備藝術性、欣賞性,人們不能從中得到提升。因此,當前群眾舞蹈創作方向,要科學合理的將“藝術”與“普及”結合起來。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
在群眾舞蹈的創作方向上,還需要注意舞蹈設計的親和性。群眾舞蹈為廣大群眾服務,不能相比于專業舞蹈。如果舞蹈動作過難,群眾在接受、娛樂時,會顯得力不從心。親和的舞蹈動作,并不代表就不具備唯美性,也能充分表達出其中的情感思想,讓群眾樂在其中。作為群眾舞蹈創作者,不能以單純舞蹈藝術的思維進行創作,也不能隨波逐流。只有深入群眾生活,了解群眾思想,才能創造出有內涵又優美的群眾舞蹈。
參考文獻:
[1]賈麗娜.群眾舞蹈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北方音樂,2015(20).
[2]何永琳.新時期群眾舞蹈創作[J].大眾文藝,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