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葵
摘要:古詩詞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為此,在詩詞教學中,要通過了解作者,初識詩詞、回歸解讀文本,幫助學生理解,從識記入手進行詩詞朗誦,在詩境中領會詩意,聯系現實生活等方面展開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愛上古詩詞,在此基礎上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詞教學
古詩詞是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其中蘊含著許多哲理性的故事與情感抒發,語文教師圍繞古詩詞進行高效教學,對小學生今后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愛國情感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了解作者,初識詩詞
古詩詞是祖國文化遺產的精髓,它意境深遠,內涵深刻,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哲理。因此,學習詩詞前,首先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作者,知曉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一些生活經歷、創作風格等。其次,要讓學生了解作者古詩詞的相關資料、涉及到的典故傳說等。當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后,才能拉近與作者彼此的時空距離,更利于學生走進作者,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去學習,才能走進詩詞,進而去感受詩詞表達的情感。例如,在欣賞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這首詩時,當學生了解了杜甫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了解創作該詩的故事后,那么,學生就能很好地了解這首詩所包含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前兩句表達的是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后兩句則表達出了詩人對國事凋零、人們顛沛流離之感慨。
二、回歸解讀文本,幫助學生理解
文本是語文教學的根,尤其是對古詩詞來說,從文本出發才能引申出更多的含義。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一味追求高、精、尖,盲目拔高,但是,卻忽略了古詩詞的文本解讀,可謂高屋建瓴,但是收效甚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質,想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可以。比如,多重溫國學經典,不斷夯實基礎,在此基礎上再形成自己的獨特想法和見解,當教師具備了創新能力后,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為社會的發展源源輸送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例如,在欣賞《游園不值》這首詩時,就可以將教學重點設置為引導學生賞析詩人所運用的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欣賞“春色滿園關住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一經典詩句所傳達的引申義。主動回歸文本,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讓詩詞教學更具活力,讓語文課堂真正發揮出價值,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在詩境中領會詩意
詩的美不僅體現是畫面美,更是承載了詩人的情懷與思想。比如《江南春》的前兩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當學生朗讀到這兩句時,呈現出來的是一幅唯美的畫,這是對后面詩人要表達的情思做鋪墊,就是所謂的借景抒情。詩人真正想要表達的是后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以說,詩歌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對特定事物的思想情感的抒發,詩人通過看到的景物引發出的憂思,也正是這樣的景物觸碰了詩人心靈深處的萬千感慨。這首詩反應的是詩人通過對美好景物的描寫反襯朝代更替的哀傷。那么。如何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去體會詩人的這種哀傷情感呢?要想讓學生真正走進詩人創作的詩歌中,在教學中還原創作作品當時的背景以及詩歌所敘事的背景是關鍵,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體會這一組組的意象所渲染的意境。因此,學習詩歌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要領外,引導和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是尤為重要的。因為詩歌的詩性美,重在體會,重在領會詩的神韻。
四、聯系現實生活開始教學
中國的古詩詞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體現出的是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古詩詞教學中,可將其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愿望。因此,在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到古詩之中,拉近學生與詩詞的距離,為學生更好地探究詩詞搭起入境橋梁。例如,袁枚的《所見》一詩中描繪的是騎牛高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靜立捕蟬的生活畫面,明白如話,淺顯易懂。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聯想自己心情愉快時放聲高歌的情景,使學生的腦海中呈現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進而去感受詩中的畫面之美。可以說,任何美文佳句只有在平凡生活的沃土里才能枝繁葉茂,所以,詩詞教學的生活化也是值得教師常抓不懈的課題之一。
綜上所述,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詩詞體現出的精髓融入到教學當中,讓學生真正去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他們的思想情感。與此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都能在學習詩詞時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在學習中提升他們的審美情操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不斷對詩詞內容的探索研究之心,為后續的詩詞學習做好基礎準備。
參考文獻:
[1]余忠淑.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討[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1,(03):94-97.
[2]戴躍青.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與教學藝術之研究[J].北極光,2015,(09) :89-97.
[3]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