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6月16日報道,原題:中國打造全球角色,一次一筆基礎設施貸款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在眾多開發銀行中只是個新手,但足跡已擴至全球。周五該銀行第二屆年會在韓國濟州島舉行。如今,亞投行貸款總額達25億美元。
由于有77個成員,支持從阿塞拜疆輸氣管到印度電廠的多筆投資,亞投行欲躋身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和總部在華盛頓的世界銀行等老牌金融機構之列,可以說不無理由。
隨著美中之間的緊張因地區貿易、安全起起伏伏,亞投行已消除了當初外界的擔憂——認為其設立是為擴大中國對鄰國的霸權。該行如今已將自己呈現為北京誓言捍衛的多邊全球體系的一個關鍵部分。
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案例研究——中國能夠擔任領導角色,同時并不謀求支配該機構。不過,中國主導的開發銀行在亞洲投資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必然提升中國的地區影響力。眼下中國似乎正努力驅散的,是對其在國外項目管理上不能或不會遵守國際準則的擔憂。
目前亞投行批準的16個項目中,有12個是與其他開發銀行——包括世行、亞洲開發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聯合融資的。
亞投行的規則和程序既表明遵守多邊體系的主要準則,也表明愿意創新。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戴維·多拉爾說,亞投行的運行沒有常駐董事會,而世行單這項每年要花費7000萬美元。另外,從外部招募監督委員會成員也屬亞投行的新做法。專注于基礎設施領域被認為是及時回歸開發銀行的歷史使命。多拉爾說,基礎設施在世行業務中的比重已從最初的70%下降到本世紀頭10年的30%。相比之下,亞投行批準的所有16個項目集中于基礎設施。
位于華盛頓的全球發展中心高級研究員斯科特·莫里斯表示,亞投行目前的挑戰是把政治上的成功轉化為高效運行。能否招募一支國際員工隊伍到北京將是挑戰之一。另一任務是亞投行要與“一帶一路”區分開。無論如何,金融實力和基礎設施規劃的相互作用,將促進中國軟實力的提升。為此,中國能夠置身事外,讓亞投行自行運作。▲
(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7-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