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造蘭 孟維娜 吳歡歡
摘要:自2004年以來,粵桂兩省區在泛珠三角戰略框架下進行良好的互動,區域合作逐步走向成熟,合作層次逐漸加深。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進一步深化粵桂區域合作提供了新機遇、新載體、新平臺,更為地處珠江一西江經濟帶和“泛珠三角”經濟區交集的粵桂區域帶來新一輪的重要發展機遇。因此,在當前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分析研究粵桂區域合作發展新思路,實現城市圈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對進一步鞏固粵桂區域樞紐地位,全面增強區域影響力、貢獻力、輻射力和拉動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一帶一路”;珠江一西江經濟帶;粵桂區域;區域合作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7)02-0043-06
一、加強粵桂區域合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當前,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和珠江一西江經濟帶建設戰略下分析研究粵桂區域合作發展新思路,對提升粵桂區域城市經濟綜合實力,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新引擎;對提升粵桂區域城市開放合作水平,加快建設成為我國西南、中南、華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新戰略支點核心城市;對加快粵桂區域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粵桂區域合作有利于提升省會城市綜合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先行一步并高速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對周邊區域城市產生了巨大的輻射效應,在泛珠三角區域“9+2”地區內,已經形成了強大的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商業流。據統計,2014年以來,僅南寧與泛珠三角區域省會城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投資項目達577個,實際到位資金539.28億元,涉及機械制造業、電子信息、食品加工、商貿物流、旅游、文教、娛樂、房地產、建筑等多個領域和行業。因此,深化粵桂區域合作,有利于粵桂區域當中的省會城市充分發揮自身特色,承接產業轉移,實現資源互補,有效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輻射帶動力和區域影響力,整體提升粵桂區域省會城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綜合發展水平。
(二)粵桂區域合作有利于泛珠區域城市的互動和融合
在泛珠三角區域內,除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外,其他9個行政區可劃分為東部(廣東、海南、福建)、中部(江西、湖南)和西部(廣西、貴州、云南、四川)三大板塊,三大板塊在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發展水平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而有差異才有合作的空間和機會?;浌饏^域位于東、中、西三大板塊的連接處,擁有豐富的內河、海洋航運和水路、陸路直達運輸資源,有利于形成與三大板塊密切聯系的中轉樞紐;同時,隨著商務部確定南寧、廣州為落實內地與港澳加強經貿的《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示范城市,進一步密切了粵桂區域與港澳城市的經貿聯系。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優勢,隨著粵桂兩省區合作的不斷深化,對便捷城市間的人流、物流和商流,加強城市信息互通協作,促進泛珠區域城市互動和融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粵桂區域合作有利于與東盟市場的對接
2004年,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和中國一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永久落戶南寧,南寧成為中國與東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的前沿城市。作為泛珠三角區域省會城市的一員,粵桂兩省區位于泛珠三角區域與東盟的地理交匯處,連接東西,貫通南北,是泛珠三角區域內與東盟國家既有陸地接壤又隔海相望的省區?;浌饏^域在泛珠與東盟乃至中國與東盟交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國與東盟交流合作的“粵桂渠道”也正在形成?;浌饏^域合作有利于搭建泛珠與東盟的海陸空交通樞紐、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平臺和產業合作基地,大大增強粵桂區域與東盟的對接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對發展地方經濟、擴大中國對東盟的影響力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粵桂區域合作的新機遇與條件
在國務院提出“泛珠三角”戰略的框架下,粵桂區域省會城市謀劃新發展已是一個重大課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使粵桂區域再次位列國家發展大局中,粵桂區域合作有了新的內涵,更迎來了新一輪的重要發展機遇時期。
(一)粵桂區域合作新的機遇
1.區域一體化發展為粵桂區域合作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實踐經驗。從國際形勢上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區域經濟合作成為世界各國提高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的必然趨勢,大多數國家都參加了不同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了以城市群為節點的區域一體化。當前,國外有幾個城市群以江河湖海為依托載體,實現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發揮區域整體優勢,其中具有代表的城市群有: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從東京、橫濱,到名古屋再到京都、大阪、神戶;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從芝加哥向東經底特律、克利夫蘭、匹茲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倫多和蒙特利爾。這些城市群重視江河湖海資源的開發利用,利用區域資源優勢實現自身經濟社會發展,區域一體化范圍越來越大,合作的內容和層次也越來越豐富。從國內發展上看,政府主導和市場參與作為我國區域發展的兩大推動主體,并在其雙重力量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代表性的區域經濟板塊。如以江浙滬為龍頭的長三角經濟區、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經濟區、以京津冀為代表的環渤海經濟區等三大區域板塊,在全國和區域經濟中發揮著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本地區特色經濟區域發展。以上城市通過城市群合作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以集聚效應形成資源洼地和經濟增長極,為粵桂區域合作提供了實踐經驗和借鑒啟示。
2.中央政府頂層設計為粵桂區域合作提供了發展方向和政策保障。2004年中央提出“泛珠三角合作框架”,將內地9個省區和港澳兩地共同納入泛珠三角經濟區域,9個省會城市廣州、福州、南昌、長沙、南寧、海口、成都、貴陽、昆明共同簽署了《泛珠三角區域省會城市合作協議》,泛珠三角區域省會城市合作正式啟動。十年之后,2014年7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珠江一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第一個橫跨東西部、以流域經濟合作為主題的區域規劃。按照《規劃》要求,珠江一西江經濟帶將以“一軸、兩核、四組團”的模式進行空間布局,確定南寧與廣州并列成為珠江一西江經濟帶中的“雙核”城市。隨著珠江一西江經濟帶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表明國家在南方地區將形成由長江、珠江兩大國家戰略級全覆蓋的新的區域發展格局,南寧、廣州一并成為珠江一西江區域發展的龍頭城市和泛珠三角經濟區域的中心城市。2013年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使得粵桂兩省區同時處于三大國家戰略實施框架中,建立了更加緊密的東中西聯動發展關系、新時期內地與港澳經濟關系、沿線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為推動國內大市場的形成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發展方向和政策保障。
3.各領域的聯動互通為粵桂區域合作提供了發展契機和戰略基礎?;浌饏^域城市經過十年的發展歷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合作機制不斷創新。尤其是珠江一西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使得珠江一西江經濟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柳州、梧州、貴港、百色、來賓、崇左7個城市以及廣東省的廣州、佛山、肇慶、云浮4個城市在基礎設施、經濟聯系、社會文化交流、生態環保、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加之粵桂區域資源條件優勢互補,利益訴求互惠共生,功能定位協作發展,發展目標互利互贏,為粵桂兩省區合作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并為多機遇重疊、多區域合作的粵桂區域積極參與,主動融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空間。
(二)粵桂區域合作的良好條件
從粵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可看出,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資源條件、堅實的經濟基礎和多重的優惠政策,為深化粵桂區域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浌饍墒^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東鄰港澳,南臨北部灣,西接中南半島,處于中國西南、華南沿海與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三大經濟圈的交通樞紐中心以及泛北部灣、泛珠三角、大西南、珠江一西江經濟帶四個經濟圈的結合部?!耙粠б宦贰北尘跋禄浌饏^域的發展應圍繞珠江一西江經濟帶做文章,廣西積極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廣東則突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兩省充分利用區域優勢主動打造“一帶一路”戰略升級版。
2.生態資源稟賦優良?;浌饟碛胸S富的自然資源,首先就是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南寧地處有色金屬地帶,已勘探發現的有色金屬有41種,為全國礦種的三分之一。其次,粵桂兩省區作為我國西南、東南重要的產糧區和經濟作物基地,盛產30多種農副土特產品以及40多種亞熱帶水果。再次,中草藥資源豐富,有銀花、田七、桂皮等300多種。最后,粵桂區域周邊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旅游、客貨、物流中轉站和集散地。
3.綜合實力穩中有進。粵桂區域經濟發展迅速,充滿活力。以南寧為例,“十二五”期間,南寧市GDP年均增長10.6%,且在“十三32”規劃中確定未來5年南寧GDP將保持年均增長8%的發展目標,為南寧與廣東省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強大的動力?!盎浌鹎馈蓖癸@,投資潛力巨大。作為“一帶一路”戰略下的重要城市,粵桂區域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優勢明顯?!笆濉逼陂g,廣西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1.54%,而廣東省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在對外投資的規模上也一直占據國內各省區的榜首位置。
4.優惠政策多重支持。特殊的區位優勢使粵桂兩省區中的地區享受了沿海開放城市、少數民族區域、邊境地區開發和中西部地區優惠政策。除了享受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層面也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如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對區域合作十分重視,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粵桂合作框架協議》《落實廣東廣西推進合作項目任務分工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深化桂湘合作框架協議》《全面加強閩桂戰略合作協議》《關于印發進一步深化桂滬、桂渝和桂豫合作框架協議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多重的優惠政策對于促進粵桂區域合作,形成發展合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推進粵桂區域合作發展的思路
(一)“一帶一路”戰略下粵桂區域合作有關省區的定位
根據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要求,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圈定的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之一,廣西的定位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要大力推進港口、陸路、航空、口岸、信息等互聯互通建設,構建面向東盟區域的國際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廣東的定位是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樞紐、經貿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重點突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粵港合作和經貿合作等三方面建設。“一帶一路”戰略下粵桂區域合作,有利于連接區域間的政策溝通、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流通、融資暢通以及人員交流,實現海陸絲綢之路的互相支撐,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粵桂區域聯動合作內容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下深化粵桂區域聯動,合作形式上要建設網絡狀泛珠三角省會城市圈;合作內容上要實現省會城市圈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當前,“一帶一路”戰略下粵桂區域合作,主要是發揮南寧、廣州兩個中心城市增長引擎作用,并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和空間布局,形成“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梯度的聯動關系。
1.著力發揮南寧市、廣州市“雙核驅動”效應。南寧市和廣州市地處西江黃金水道直通粵、港、澳的重要樞紐,是省會城市,還是珠江一西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浌饏^域合作要推動南寧市、廣州市增長極城市產業集群化和經濟集約化發展,實現交通聯通、產業聯動、城鎮連片、生態聯保,中心城市一體化逐步形成,為“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省會城市整體協調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見圖1)。
2.有重點、有層次、有步驟地推進粵桂兩省區間城市的梯度合作?;浌饏^域合作發展是區域城市之間,城市群之間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一個動態過程,通過結合不同的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進行合理的城市群布局,逐步從城市內部區域聯合向跨地區綜合性聯合發展,形成“點”“帶”“網”相結合的開放性流域空間格局。當前“一帶一路”戰略下粵桂區域城市合作,按照流域經濟特征和城市群發展水平,經歷不同階段、不同水平的梯度聯動合作(見表1)。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粵桂區域合作發展思路
粵桂兩省區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珠江一西江經濟帶建設機遇,借助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平臺,通過城市群集聚和輻射作用不斷強化和擴大區域影響力,進一步凸顯“粵桂渠道”的區位影響力。基于不同層次的區域定位,其發展思路定位可通過以下四個層次體現:
1.通過“雙核驅動”影響力深化粵桂合作。南寧市與廣州市地緣接近,有著相似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但經濟發展水平反差明顯,并沿著珠江一西江流域呈現“發達-落后”梯度態勢。粵桂兩省區以珠江一西江經濟帶建設為契機,一方面借助西南工農業原材料加快發展,另一方面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實現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有效銜接和全面整合。作為重要增長極之一的南寧,可利用“雙核驅動”影響力獲得更大范圍的資金、技術、人才、產品,形成強大的資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浌饍墒^通過區域內生產要素的流動,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發揮“雙核驅動”影響力,把南寧、廣州兩市打造成為引擎區域的重要增長極。
2.通過“泛珠節點”影響力推進東中西三大板塊合作。東中西三大板塊組成的泛珠三角區域內,由于各省會城市間資源條件的優勢互補、交通體系的互聯互通、經濟發展的梯度極差等狀態,使區域內的深化合作有著巨大的空間。粵桂兩省區地處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的承載地和溯江而上發展的重點區域,加快西江航道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逐步建設,打通粵桂地區的大動脈,使粵桂區域成為真正意義上連接西南、中南、華南的重要樞紐和東中西三大板塊構成的泛珠三角大區域的重要節點。作為“9+2地區”內的泛珠區域重要節點,粵桂區域內應加快建設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業基地和信息交流、交通樞紐、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兩廣的區域開放合作前沿中心城市地位,增強粵桂區域對西南、中南、華南地區的開放輻射帶動作用,推進東中西三大板塊的互動和融合。
3.通過“CEPA”影響力促進港澳與內地合作。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一直作為港澳連接內陸的重要腹地發揮積極的作用。港澳作為重要的外資來源地,隨著“一帶一路”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一方面,要發揮南寧、廣州作為“落實CEPA示范城市”的品牌優勢,消除貿易和關稅壁壘,面向港澳地區重點開展高新科技、現代服務業專題招商,力促港澳大企業投資粵桂區域。另一方面,粵桂兩省區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內陸市場資源,緊緊抓住承接產業轉移和服務業開放合作兩個重點,使南寧成為港澳直接腹地的省會城市,推動香港、澳門的直接腹地從珠三角延伸擴大到泛珠三角,深化港澳與內地市場的合作交流,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提高港澳與內地之間的經貿合作水平;同時,也為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提供重要的支撐條件。
4.通過“中國-東盟”影響力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耙粠б宦贰睉鹇詷嬒胪ㄟ^建設陸地和海上交通走廊及網絡,進一步加強亞非歐三大洲的聯系?;浌饍墒^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有各自的定位和發展,在深化粵桂兩省區合作中,著力打造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新門戶新樞紐,要通過發揮“中國一東盟”合作發展的“門戶城市”影響力,為東盟與我國的經濟貿易往來提供平臺和服務支持,加強中國與東盟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大力發展與東南亞地區合作的“紐帶產業”,不斷提高粵桂兩省區在中國一東盟合作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以東盟為重點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大整合。四、“一帶一路”戰略下粵桂區域合作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
1.完善泛珠三角省會城市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建議在聯席會議制度內根據工作需要成立專責小組,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切實推動粵桂區域合作取得務實成果。
2.建立健全溝通協調機制。建議由粵桂省會城市主要領導成立聯合協調理事會,作為合作建設的最高領導與協調機構,負責決定與協調合作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3.暢通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發揮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動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建議將部門推進的合作協議落實的責任分工完成情況納入督查工作計劃,加大督促、檢查力度,持續推動粵桂城市工作發展。
(二)強化區域政策協調
1.共同爭取國家先行先試政策支持。深入研究粵桂兩省區在國家政策層面可享受的先行先試政策,爭取國家將環渤海、長三角區域在產業、金融、環保等先行先試政策拓展延伸到粵桂兩省區域合作中,盡量爭取更多國家級的先行先試政策落戶粵桂區域。爭取利用珠江一西江經濟帶等優惠政策,在金融改革、財稅和轉移支付、生態補償、流域治理等領域加快創新實驗,率先開展相關領域的改革試驗點。對跨省區合作的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重點產業項目共同爭取國家在資金、土地方面的支持,獲得更多的政策疊加。
2.加大市場要素政策協調力度。粵桂區域合作應加強溝通,在政策上實現協調一致,統籌規劃區域內的要素市場政策。加大政策的引導作用,降低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資本流和知識流在區域內流動的約束和流動成本,實現資源在粵桂兩省區區域內優化配置,使開放的市場成為要素流動和集聚的有效載體??梢园l起粵桂省會城市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重點支持合作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高精尖產業的發展。吸收引進更多社會投資人和國內外投資機構加盟,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為理念,最大程度發揮基金的乘數效應。
3.加大產業政策協調力度。進一步優化粵桂兩省區城市產業布局,使省會城市建立起基于自然資源、技術水平、經濟基礎等要素的產業結構,發揮各省會城市的比較優勢。同時,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時,南寧、廣州等城市既有競爭更有合作,應實行差異化、互補的產業政策,避免同質化引起的惡性競爭。要進一步優化粵桂兩省區城市產業結構。廣州市、港澳應發揮其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制造業向中西部轉移,同時,支持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推動整個區域的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產業整體實力。
(三)搭建暢通的合作交流平臺
1.搭建政一產一學一企合作交流平臺。要構建縱向連接政府、產業、高校、企業,橫向連接粵桂兩省區城市合作會商制度,協調、互助制度,共同規劃和建設一批共性技術、關鍵技術攻關和創新平臺,合作研究區域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適用技術等課題,實現區域技術創新的共享。
2.充分利用會展平臺。中國三大國家級展會有兩個都在粵桂區域,即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和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粵桂兩省區應充分利用好這兩大平臺,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聯手開拓海外尤其是東盟市場。此外,粵桂兩省區城市要聯合舉辦科技博覽會、交易會、項目推介會,推進多層面、寬領域、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各城市應互相支持,積極組團參與其他城市舉辦的各項活動,推動相關會展活動取得更大成果。
3.創新產業合作平臺??梢越梃b廣東與新加坡、德國已成功合作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中德佛山工業服務區”“中德揭陽金屬生態城”的經驗,創新跨省區產業園區建設新模式,相互到對方的區域內建設產業園區,建立新的合作平臺和機制。
責任編輯 陸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