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乙威 賈舉聞 簡鋒 許建平
【摘要】 目的 探討氣鋇雙重造影與多排螺旋CT診斷胃癌的臨床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92例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所有患者均采用氣鋇雙重造影與多排螺旋CT診斷, 比較兩種方法的確診率、影響學表現檢出率及多排螺旋CT臨床分期準確率。結果 多排螺旋CT確診率為90.22%, 顯著高于氣鋇雙重造影的80.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排螺旋CT黏膜病變、軟組織腫塊、惡性龕影、胃壁增厚、食管下端變窄的影響學表現檢出率與氣鋇雙重造影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排螺旋CT分期結果與病理分期對照, Ⅰ期的準確率為58.33%(7/12), Ⅱ期的準確率為83.33%(20/24), Ⅲ期的準確率為83.72%(36/43), Ⅳ期的準確率為76.92%(10/13), 總體準確率為79.35%(73/92)。結論 氣鋇雙重造影與多排螺旋CT對胃癌的診斷均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但多排螺旋CT的確診率更高, 與病理結果一致性較高, 能夠顯示腫瘤侵襲程度, 利于對胃癌進行分期判斷, 對治療方案及手術方式的選擇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胃癌;氣鋇雙重造影;多排螺旋CT;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25
胃癌為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 但早期胃癌起病隱匿, 缺乏特異性表現, 臨床無自覺癥狀或只有胃炎、胃潰瘍等常見癥狀, 使得早期就診率低。目前, 臨床診斷主要依據胃鏡取組織做病理活檢, 輔助X線鋇餐檢查。而我國公民的胃癌普查意識較低, 且國家尚未把胃鏡作為胃癌的普查手段, 使得早期胃癌的診出率較低, 待到確診時大多已處于中晚期, 部分患者甚至出現遠處淋巴結腫大等癌細胞擴散表現, 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早期胃癌主要依靠手術切除根治, 而晚期胃癌需在手術切除的同時盡管輔助化療或放療, 但生存率仍然偏低[1]。因此對于胃癌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本研究對比氣鋇雙重造影與多排螺旋CT診斷胃癌的臨床價值, 現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腫瘤科治療的92例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中, 男48例, 女44例, 年齡36~78歲, 平均年齡(52.6±8.8)歲;所有患者均經胃鏡取組織病理檢查證實為胃癌, 其中Ⅰ期12例、Ⅱ期24例、Ⅲ期43例、Ⅳ期13例;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脹痛、惡心嘔吐、吞咽困難、伴有進行性消瘦、厭食等, 部分患者可見嘔血及黑便;所有患者均行氣鋇雙重造影與多排螺旋CT檢查, 其中29例做了腹部增強檢查。
1. 2 方法 ①氣鋇雙重造影。檢查前常規禁水、禁食6 h, 將產氣劑3 g加入10 ml溫水中口服, 接著服用濃度約220%的X線雙重造影硫酸鋇干混懸劑, 采用島津DAR-8000i數字胃腸機進行胃腸道黏膜檢查, 常規點片為站立位、仰臥位和俯臥位, 圖像經計算機系統處理后導出觀察[2]。②多排螺旋CT。檢查前禁食、禁水4 h, 于檢查前30 min口服溫開水500~600 ml以充盈胃腸道, 訓練患者屏氣;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 排螺旋CT機, 掃描層厚5 mm, 患者取仰臥位, 掃描范圍從膈頂到第四腰椎上緣水平間進行;采用非離子碘對比劑歐乃派克85~100 ml進行增強掃描, 注藥速度維持在2~3 ml/s, 掃描延遲時間設置為25~30 s、60~70 s, 部分延遲至120 s, 以獲得動脈期、門脈期及平衡期的橫斷面圖像, 并進行三維重建, 以獲得重建圖像[3]。
1. 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種方法胃癌確診率;分析影響學圖片中黏膜病變、軟組織腫塊、惡性龕影、胃壁增厚、食管下端變窄等的檢出率;通過病理結果對照, 觀察多排螺旋CT臨床分期準確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種方法確診率比較 多排螺旋CT確診率為90.22%, 顯著高于氣鋇雙重造影的80.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種方法影響學表現檢出率比較 多排螺旋CT黏膜病變、軟組織腫塊、惡性龕影、胃壁增厚、食管下端變窄的影響學表現檢出率與氣鋇雙重造影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多排螺旋CT臨床分期準確率 多排螺旋CT分期結果與病理分期對照, Ⅰ期的準確率為58.33%(7/12), Ⅱ期的準確率為83.33%(20/24), Ⅲ期的準確率為83.72%(36/43), Ⅳ期的準確率為76.92%(10/13), 總體準確率為79.35%(73/92)。
3 討論
胃癌的CT表現主要源于腫瘤自身的征象、胃壁侵犯的程度以及周圍組織、遠處轉移的征象, 可清晰顯示出胃壁的厚度及胃腔狹窄情況, 并通過對胃癌累及的深度和廣度來確定臨床分期。臨床主要通過對漿膜層的觀察來區分分期, 累及漿膜層表現為漿膜面粗糙、凹凸不平、周圍脂肪層模糊或消失[4]。Ⅰ~Ⅱ期時漿膜面完整, Ⅲ期則表現為漿膜面毛糙或有結節, 說明腫瘤已侵犯漿膜層, Ⅳ期則腫瘤突破漿膜層, 可見周圍脂肪層模糊或消失, 其為胃癌浸出漿膜層的重要影像指標[5]。
氣鋇雙重造影是常用的胃癌檢查手段, 氣鋇雙重造影檢查存在一定局限性, 不利于臨床治療方案的確立及對預后的評估。而多排螺旋CT分辨率高, 可以得到不同層次、方位的重建三維圖像, 清晰顯示胃壁全層的厚度, 對胃腔外的表現以及有無遠處轉移有絕對優勢, 對臨床分期的確認準確率高[6]。本研究結果也顯示, 多排螺旋CT確診率為90.22%, 顯著高于氣鋇雙重造影的80.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排螺旋CT黏膜病變、軟組織腫塊、惡性龕影、胃壁增厚、食管下端變窄的影響學表現檢出率與氣鋇雙重造影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排螺旋CT分期結果與病理分期對照, Ⅰ期的準確率為58.33%(7/12), Ⅱ期的準確率為83.33%(20/24), Ⅲ期的準確率為83.72%(36/43), Ⅳ期的準確率為76.92%(10/13), 總體準確率為79.35%(73/92), 多排螺旋CTⅠ、Ⅱ、Ⅲ、Ⅳ期分期準確率較高, 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充分說明氣鋇雙重造影與多排螺旋CT對胃癌的診斷均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而多排螺旋CT確診率更高, 診斷效果更佳, 用于診斷胃癌的優勢更為明顯, 臨床應根據具體情況綜合應用兩種檢查方式, 以獲得最佳診斷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蕾, 強永乾, 孔延亮, 等.氣鋇雙重造影和多排螺旋CT對胃癌的診斷價值評價.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 2013, 3(3):130-134.
[2] 袁勁松.氣鋇雙重造影與多排螺旋CT在胃癌診斷中的價值.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1):60-62.
[3] 艾志遠.多排螺旋CT與氣鋇雙重造影對胃癌的診斷價值比較.基層醫學論壇, 2015, 19(16):2233-2234.
[4] 支忠秋.氣鋇雙重造影和16排螺旋CT對胃癌的診斷價值評價.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29):206-207.
[5] 李德秀, 付漢東.氣鋇雙重造影和256排CT對胃癌的診斷價值對比分析.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6, 15(5):477-480.
[6] 吳紹全, 郎海燕.螺旋CT與鋇餐造影對胃底賁門癌的診斷價值比較.重慶醫學, 2012, 41(20):2084-2085.
[收稿日期: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