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鐘 關敬樹
【摘要】 目的 觀察無創呼吸機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 11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8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綜合治療,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應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治療, 觀察組應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8%,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9%,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無創呼吸機可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癥狀, 提高臨床療效, 改善其生活質量, 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急性左心衰竭;無創呼吸機;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32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現類型, 屬極危重癥, 系心肌收縮力急劇減退至動脈系統嚴重供血不足所致, 因此臨床癥狀多表現為明顯氣促、煩躁不安, 甚者出現粉紅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竭常發生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死患者, 死亡風險高[1]。有研究報道, 無創呼吸機械通氣能緩解急性左心衰竭癥狀, 還能幫助糾正肺通氣及氧合狀況, 這對提高搶救成功率有著顯著的臨床意義[2]。本研究選取11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比采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與常規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 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符合臨床關于左心衰竭的診斷及分級標準, 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神經系統損傷等患者。告知其家屬研究內容, 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8例。對照組:男38 例, 女20例;年齡35~81歲, 平均年齡(62.7±11.6)歲。觀察組:男35 例, 女 23例;年齡 38~80 歲, 平均年齡(60.7±11.9)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常規給予鎮靜, 限制鈉鹽入量, 應用強心劑、利尿劑、擴血管等綜合治療措施。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應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治療(6~10 L/min)。觀察組應用雙水平正壓無創呼吸機(瑞思邁 VPAP Ⅱ ST 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根據患者臨床表現、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氣分析各項指標調整呼吸機參數, 使患者達到適宜的潮氣量(VT)、SaO2和呼吸頻率。
1. 3 療效評定標準[3] 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 兩肺滿布的濕性啰音和哮鳴音完全消失;胸片提示雙肺陰影消失或恢復到心力衰竭發作前的表現;動脈血氣恢復正常。有效:呼吸困難, 心功能改善≥1 級, 兩肺滿布的濕性啰音和哮鳴音減少;胸片提示雙肺陰影較前減少;血氣指標明顯改善, 僅有輕度低氧血癥。無效:上述癥狀無好轉。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8%,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9%,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3 討論
3. 1 急性左心衰竭治療現狀 急性左心衰竭本質上是極度缺氧引起的呼吸困難, 因此盡快緩解缺氧狀態是搶救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關鍵。多年來, 臨床關于急性左心衰竭搶救已形成一套規范成熟的方案, 主要是吸氧-鎮靜-血管擴張流程, 目的是加速心肌收縮, 減輕心臟負荷。不過有些患者治療后仍不能有效糾正心力衰竭狀態, 特別是合并多種病癥的老年患者, 死亡率高, 預后差。大量對照臨床研究也證實, 單純的常規治療對重癥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 難以在短時間內發揮效果, 以致患者出現低氧血癥, 進而出現呼吸衰竭而死亡[4]。無創呼吸機被漸趨應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搶救中。
3. 2 無創呼吸機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療效及價值 隨著無創呼吸機的大量應用, 無創呼吸機正壓給氧日益成為臨床搶救治療的原則。研究表明, 合理接入無創機械通氣, 能短期內使患者的SaO2恢復至生理水平, 還能明顯糾正低氧血癥, 這無疑對提高搶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對于比較流行的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AP)方法, 若雙向正壓通氣, 能大大改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患者的心功能;若氣道正壓, 形成的氧氣流會擊破氣道內泡沫, 促進有效通氣, 有效通氣意味著缺氧狀況能得到改善, 這對減慢心率大有裨益[5]。一項Meta分析表明, 左心衰竭患者心率減緩與其預后改善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若心率每分鐘減5次, 則可使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降低18%[6]。本組資料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8%,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進一步證實無創機械通氣對改善左心衰竭的積極價值。
綜上所述,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能使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預后轉好。建議對于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及時采取無創呼吸機機械通氣, 以快速改善其缺氧狀況, 為搶救治療贏得寶貴時機。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 林果為, 王吉耀. 實用內科學.第1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1337-1341.
[2] 郭小英, 吳允孚, 曹一飛, 等. 腦鈉肽聯合心臟彩超評估無創通氣支持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療價值.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7):20-23.
[3] 那開憲, 張桂云, 余平. 急性心力衰竭診治思路. 中國臨床醫生, 2011, 5(39):3-6.
[4] 周小曼. 無創呼吸機治療急性左心衰的效果分析. 安徽醫學, 2013, 34(3):307-308.
[5] Allen LA, O'Connor CM. Management of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CMAJ, 2007, 176(6):797-805.
[6] Jeung HC, Rha SY, Kim YT, et al. A phaseⅡ study of in fusional 5-fluorouracil and low-dose leucovorin with docetaxel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Oncology, 2006, 70(1):63-70.
[收稿日期: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