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農科 王紅衛
【摘要】 目的 分析四君子湯治療脾胃氣虛證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脾胃氣虛證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3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療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中藥方劑四君子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73.5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314, P<0.05)。觀察組疾病復發率(2.94%)低于對照組(17.65%), 不良反應惡心嘔吐、失眠煩躁發生率(2.94%、5.88%)低于對照組(17.65%、23.53%),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中藥四君子湯治療脾胃氣虛證, 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臨床療效, 減少不良反應及復發率, 對患者預后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 脾胃氣虛證;四君子湯;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48
Explor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Sijunz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QI Nong-ke, WANG Hong-wei. Jil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ongji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Jilin 1321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Sijunz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ith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of Sijunzi decoction for treatmen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4.12% than 73.5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 =5.314,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2.94%)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7.65%), and lower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nd insomnia and restless (2.94% and 5.88%)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7.65% and 23.53%).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of Sijunzi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duc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and it also has a promoting effect for prognosis.
【Key words】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Sijunzi decoc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脾胃氣虛證是人體脾胃虛弱的典型表現, 主要是指脾氣不足、失其健運所體現出的中醫證候, 一般情況下由勞累過度、久病耗損引起, 同時與飲食不節存在密切聯系。四君子湯中主要藥材為人參、白術、茯苓和甘草, 能夠有效治療脾胃氣虛證。本研究選取68例脾胃氣虛證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進行分組對比, 對其臨床治療方法、效果及安全性做出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68例脾胃氣虛證患者, 所選病例均滿足脾胃氣虛證患者相關診療標準[1]。數字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34例。觀察組男20例, 女14例, 年齡26~63歲, 平均年齡(44.96±6.02)歲, 病程1~5年, 平均病程(3.52±1.03)年。對照組男19例, 女15例, 年齡27~65歲, 平均年齡(44.63±6.81)歲, 病程1~5年, 平均病程(3.34±1.1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病例收集滿足醫學倫理委員會規范, 且患者本人或家屬對用藥治療情況知情同意。
1. 2 排除標準 病例排除標準:①不滿足藥物治療指征或過敏體質者;②合并全身性感染及器質性病變者;③入組治療前服用本研究相關治療藥物無效者;④合并肝腎、心肺功能異常者;⑤服藥依從性較差或多種原因治療中斷者;⑥合并老年癡呆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類疾病者;⑦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1. 3 治療方法
1. 3. 1 對照組 患者接受常規治療方法, 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表現, 給予對癥治療。針對腹瀉嚴重者, 給予止瀉對癥治療, 并維持腸道菌群正常。針對腹脹者, 給予其胃腸蠕動等方面對癥治療。
1. 3. 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方劑四君子湯, 方中主要藥材為:人參10 g、白術10 g、茯苓10 g、甘草5~6 g, 水煎400 ml為1劑, 分為3份, 于早午晚三餐前服用, 1劑/d, 服藥時間為2周。
1. 4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療效判定標準[2]:①顯效:脾胃氣虛證候消失, 各項檢查結果正常;②有效:脾胃氣虛證候基本消失, 各項身體檢查結果部分恢復正常;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治療效果, 或出現病情加重表現。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比較兩組疾病復發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 顯效20例, 有效12例, 無效2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對照組患者中, 顯效15例, 有效10例, 無效9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3.5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314,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疾病復發、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疾病復發率(2.94%)低于對照組(17.65%), 不良反應惡心嘔吐、失眠煩躁發生率(2.94%、5.88%)低于對照組(17.65%、23.53%),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3 討論
脾胃氣虛證主要病因為飲食不規律, 屬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或由于患者身體機能長期處于勞累狀態。西醫常規療法雖然能夠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 但是針對病情嚴重者, 西藥治療尚達不到扶正固本的治療療效。中醫認為, 脾胃氣虛證臨床診療觀念要發生根本上的轉變, 才能真正達到扶正固本的治療效果, 并發揮健脾益氣之功效, 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脾胃氣虛證[3]。所在醫院在為脾胃氣虛證患者開展臨床診療工作時, 采用中藥方劑四君子湯進行辨證治療, 方中主要藥材為人參、白術、茯苓、甘草。
上述治療藥物不僅取材方便, 同時也能發揮較好的治療效果。方中人參具有明顯開心益智、補五臟、安精神之功效, 同時也能發揮止驚悸、除邪氣及定魂魄的藥用效果。現代醫學研究證實, 人參中含有人參皂甙, 屬于一種化學物質, 能夠有效調節中樞神經系統, 發揮抗疲勞作用[4]。同時, 對代謝功能進行調節, 從而有效應對神經、心血管、內分泌等系統損傷情況。茯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 白術則發揮燥濕利水、健脾益氣的作用。此外, 方中添加甘草, 能夠瀉火解毒、益氣補中, 同時甘草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 針對脾胃虛弱、脘腹具有明顯效果。在此基礎上方中添加一定量甘草, 還能對其他三味藥材的藥性進行中和, 從而最大程度發揮藥用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73.5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314, P<0.05)。觀察組疾病復發率(2.94%)低于對照組(17.65%), 不良反應惡心嘔吐、失眠煩躁發生率(2.94%、5.88%)低于對照組(17.65%、23.53%),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上述研究結果與徐三豐[5]報道結果基本一致, 說明中醫藥療法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能夠顯著提高療效。同時, 也證實中藥療法具有明顯臨床應用優勢, 對保證患者治療效果具有促進作用。從現代醫學角度對方中藥材進行分析, 四味中草藥經過科學配伍, 能夠最大程度發揮藥效, 改善患者體質, 緩解疲勞感。
總之, 中藥四君子湯能夠發揮較高的臨床治療效果, 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促進作用。同時, 中藥方劑能夠減少不良反應及復發率, 進一步提高患者預后效果, 對發揮臨床效果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佘繼先.四君子湯治療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100例療效觀察.中國社區醫師, 2016, 5(18):93, 95.
[2] 孔振.采用四君子湯治療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患者的療效分析.中醫臨床研究, 2015, 23(12):19-20.
[3] 唐鐵梅.四君子湯在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中的應用.藥物與人, 2014, 17(8):82-83.
[4] 葉蕾.基于系統藥理學的四君子湯作用靶點預測及實驗研究.山東中醫藥大學, 2015.
[5] 徐三豐.黃芪六味地黃湯合四君子湯治療脾腎氣虛型慢性腎衰的臨床研究.云南中醫學院, 2014.
[收稿日期: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