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希
【摘 要】本文論述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通過整理批注、分析主題、開展小組學習等方法,培養學生解讀關鍵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解讀信息 收集整理 碰撞思維 列舉時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125-02
政治學科在題干中常出現大量需要學生進行解讀的文字性內容,學生需高效快速地捕捉到題干中的有效信息才能準確解題。培養學生解讀信息的能力應當成為教師當前階段的教學重點。但是,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它需要教師按照科學的方法去開展相關的訓練。接下來筆者將簡要闡述如何在政治課堂中培養學生解讀信息的能力。
一、高效解讀,收集整理
在政治學科中,有很多材料分析題,這類題目的特點是題干篇幅長,學生在閱讀時會產生懈怠以至于會遺漏部分關鍵信息,對這類問題的最好解決辦法是讓學生在讀題時,標注出題中的關鍵信息,然后再對此進行綜合分析。
以下面這則材料為例:“當前,我國的文化產業面臨的發展形勢十分嚴峻,其綜合實力水平還有待提高,在一些特定產業中科技含量也有待提升,而且大部分的特色文化產業缺乏龍頭企業,造成文化產業在 GDP 總值中所占比重很低,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題目要求學生結合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來解決該問題。在解題之前,教師首先要思考材料中都涉及到了哪些問題,只有清楚問題之后才能對癥下藥。所以教師可讓學生在讀材料時就整理出材料中涉及的問題,學生從材料中發現的關鍵信息有 3 點:(1)科技含量低;(2)整體水平不高;(3)不能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相適應。在學生圈點出關鍵信息后,學生針對材料涉及的問題分別寫出解決措施。
整理批注這一步驟不僅確保學生不會遺漏題干中的重要信息,而且能夠使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更有針對性,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二、抓住主體,邏輯分析
在某些材料分析題中,出題者為了考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往往會在材料中涉及很多內容,而學生的任務就是從這些內容中,篩選出能和課本產生聯系的內容,否則學生在答題時會“跑偏”。
以下面這則材料為例:“近些年來我國能源供應十分緊張,在這種情況下發電成本不斷提高。針對此狀況,黨中央發出節能減排、節約用電的號召,得到了各省的一致響應。某省在此號召下,決定對居民生活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收費制度,隨著居民用電量的增加,其用電價格也會隨其呈階梯狀逐級遞增,居民們節約用電的意識由此大大增強,能源供應緊張的現狀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題目要求學生結合學過的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推行此階梯電價收費制度的原因。”在這則材料中,教師先讓學生通讀了一遍材料,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本材料的哪些內容可以與課本上的知識產生聯系,最后根據這些內容篩選出材料的主體。學生從材料中分析出的主體為:價值和供求關系會影響價格,還有就是價格變動會影響生活消費。這樣學生在答題時就可從這兩個方面展開。
因此,引導學生抓住題干中的主體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一旦找到答題的主體與方向,那么他這道題便相當于已經做對了一半。
三、小組學習,碰撞思維
個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每位學生對信息的解讀思路和解讀方式可能都不盡相同,而通過小組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生們就能夠借鑒他人的觀點不斷提升自我解題能力。
以下面這則材料為例:“新能源汽車的研究和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大熱門話題,新能源汽車不僅能促進產業發展,更能夠對國家的經濟增長起到重要帶動作用。所以我國應當積極倡導‘環保汽車消費,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推進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并以此來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該材料要求運用消費與生產的相關知識說明倡導‘環保汽車消費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學生讀完材料之后,教師便讓學生在小組內自由交流觀點。在某個小組中,某位學生認為該題可運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概念答題;另一位學生認為該題可用“圍繞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的概念答題;還有一位學生的意見是運用“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這個概念答題,綜合這三位學生的意見,便得到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答案。該方法極大地促進學生對信息進行解讀的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多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彌補自己觀點的不足之處,使思維在碰撞中受到啟發,進而能夠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解決問題。 (下轉第140頁)
(上接第125頁)
四、列舉時事,材料新穎
一直以來,時政與高中政治聯系緊密,而在政治學科的考試題目中,涉及到時政材料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所以教師在平時可以選取一些比較新穎的時政材料訓練學生。學生對信息的敏感性將會大大提高。
以下面這則案例為例:“在‘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對基本藥物定價都發表了意見。其中某位代表建議,國家應當制定政策對基本藥物實行定點生產,并且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規定價格,確保基本藥物從源頭上供應,進而有效控制藥品虛高定價狀況的發生。針對這則材料的問題,應當如何對藥物定價才算是合理的。”在這則材料中提到的“兩會”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而藥物定價這個話題也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生在閱讀該材料時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學生思考、討論后認為該題的答案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答題: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價值決定價格、供求關系等對商品價格具有影響等。通過這個案例,學生思考能力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對于這類題目的探究興趣也會進一步加強。
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時政材料來訓練學生對關鍵信息的敏感性,這樣訓練一段時間后,這種敏感性就會轉化成為學生解讀信息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解讀信息的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解題的高效性和準確性,更能夠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應當按照以上的步驟和方法開展教學,提升學生分析解讀信息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政治成績一定會更上一層樓,政治素養也會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代宏偉.淺談怎樣在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解讀信息能力[J].速讀,2016(2)
[2]王 穎.高中政治課學生解讀信息能力培養對策[J].才智,2014(36)
[3]姜瑞強.高中政治課培養學生解讀信息能力的探索[J].教學月刊,2013(10)
(責編 周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