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
最近,“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成為流行語,大家紛紛用它抒發對學業、對工作、對生活的感受。它的流行折射出了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狀態——疲憊而倦怠、勞累又消極。當疲憊由個人的一時感覺演變為持久狀態,由某個人、某些人演變為整體的狀況時,這不僅是對個人亮起了紅燈,而且也為組織敲響了警鐘。因此,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致力于此,像搭筑堤壩一樣,系統性構建員工關愛機制,將疲憊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實現員工和組織的共同成長、共同成功。
一、為何會“累覺不愛”?
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人并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作為社會人,他受到社會的塑造;作為職業人,他受到工作的影響。因此,個體、單位和社會組成了一個人的內環境、小環境和大環境。而“累覺不愛”,這隨口的一句牢騷話竟成為流行語,從系統論的角度看,必然是內環境、小環境和大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與影響的產物。
社會-人:社會矛盾凸顯期,壓力山大。我國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關系更為復雜,矛盾更為集中凸顯,這都影響和考驗著人的心理和行為的改變與適應。如同雙刃劍,一方面為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機遇,另一方面帶來了激烈的競爭、巨大的壓力,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嚴峻的挑戰和潛在的威脅。
社會-研究所:深化轉型期,機遇與挑戰并存。研究所作為國家重要的再入飛行器研制單位,自1971年立所就承擔著保家強國的重大歷史重任,近年來更處于發射高強密度、科研任務繁重和競爭日益加劇的高壓環境。在全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下,研究所積極響應院二次創業、市場化轉型的號召,推進全方位的轉型與改革。對外承載著市場競爭等巨大壓力,對內處于市場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挑戰與機遇并存,員工前所未有地意識到肩頭的責任,也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研究所-個人:從破到立,人心思變。研究所的改革是一場涉及思想觀念、機制制度、利益分配等多方面的深層次變革,這勢必會對員工產生深刻的影響。首先,改革作為利益的再分配必然會觸動現實利益,挑戰既定格局,一些員工會遇到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有所減損的問題。其次,從單位內部來看,從破到立的轉型會帶來員工思想、觀念、心態上的變化。俗話說“人心思變”,在不定型性和多變性加劇的情況下,更容易對員工的心理造成影響,更需要組織進行引導。
二、為何要對“累覺不愛”說不
(一)“累覺不愛”為個人亮起紅燈
“累覺不愛”的狀態,從心理學分析存在三種情況:一是心理疲勞或精神疲勞,主要是由于精神過度集中或困擾而導致的主體認知疲倦,導致認知能力下降。二是身體疲勞,主體具有長期的強度疲勞感或身體不適,往往與工作壓力過大或長期生活作息不規律有關。三是職業倦怠,又稱工作倦怠、工作耗竭、焦崩或過勞等,是指個體面臨長期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消極反應。如果任由“累覺不愛”的狀況蔓延,其各種生理及心理指標都會受到影響。
(二)“累覺不愛”為組織發展敲響警鐘
當員工們常把“累覺不愛”掛在嘴上,出現整體疲憊的狀態時,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首先是員工工作積極性下降,工作效率降低,質量問題和事故率提升。其次,員工創造力下降,這對以創新立所的研究所將是致命的打擊。再次,員工個人的心理問題具有擴散性,會傳染到其他員工,影響團隊士氣,不利于氛圍的營造。同時,當組織的員工存在較嚴重或較為普遍的疲憊感,改革措施難以落地,改革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長遠發展。
三、用員工關愛機制抵御“累覺不愛”
(一)主線:讓“以人為本”人性化、個性化、務實化
以人為本是研究所一以貫之的原則,在發展的每一步,特別是在全力推進市場化轉型的現階段,研究所更加關心員工,滿足員工的合理需求、促進員工的不斷發展。不管是整體規劃,還是具體落實,研究所都把人作為事業發展最為寶貴的戰略資源,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事業發展的第一要務,著力打造出以員工為主體的“以人為本”、“寬松和諧”工作氛圍,體現出員工主人翁的地位和責任感。
(二)核心:用文化凝聚人心,讓人心發揚文化
研究所通過文化建設工程,建立起由“引領再入飛行,開拓空天偉業”的“企業愿景”、“鑄國利劍,鳴鏑長天”的“企業使命”和“誠信、拼搏、和諧、引領”的核心價值理構成的企業文化體系。為了讓文化內化于心、外踐于行,通過組織青年辯論賽、PPT大賽、知識競賽、讀享會、涂鴉大賽等一系列活動,讓文化進一步深入人心。制作了文化宣傳板、宣傳畫,讓員工時時感受到文化熏陶人、文化影響人的氛圍。
(三)主體:三大機制全面關愛
1.溝通與激勵機制:多渠道多平臺促發展
定期召開民主溝通對話會,開設熱線,設立所領導接待日、信訪接待日,搭建多個溝通、參與平臺。啟動“鳴鏑英才工程”,大力推進任職資格體系建設工作,拓寬員工成長平臺,搭建員工職業發展通道,提升員工工作的成就感。利用“鳴鏑”創新基金、增量績效等激勵機制,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與活力,實現激勵多渠道,發展多元化。
2.價值引導機制:與時俱進傳播正能量
形勢任務教育活動一改傳統式的說教,成為研究所的“好聲音”。針對員工關心的熱點、改革的難點,通過各個事件的深度報道,從正面引導,增強員工的認同感、歸屬感。宣傳工作深入型號一線、深入改革一線,利用所門戶、所刊等載體大力宣傳,起到了內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作用。
3.身心健康關懷機制:面面俱到暖人心
研究所除了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外,大力推行工間操,在全所推廣太極拳,強化鍛煉,增強體魄;定期組織員工體檢,建立員工健康安全檔案;切實推進職業健康體檢工作;推行EAP計劃,借助較為先進的心理健康管理措施來推開員工心靈之窗,幫助他們塑造健康心理;與專業機構合作為員工建立咨詢渠道,及時為員工提供心理疏導和精神慰藉。
企業里的員工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讓每一個員工融入大海這個團隊的懷抱,他才會充滿了活力與激情,才會健康而快樂地成長,也才會為企業創造更大財富。而當員工普遍感到疲憊、懈怠、焦慮時,企業就必須快速、有效地做出反應。通過建立員工關愛機制,研究所有效緩解了員工的身心疲憊,激發出員工們的活力與熱情,從而與組織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