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賢
摘要: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針對當代工人思想觀念多元,價值取向多變,發展需求多樣的現實,各級工會組織也要集思廣益,開動腦筋,緊跟工人需求,力求活動創新,做到活動主題新、立意新、形式新。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工會組織的活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基于此,文章以企業開展工會活動的重要性為基礎,指出當前我國工會活動開展現狀,從而提出幾點加強企業工會活動開展的建議,為我國企業工會活動更好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新常態;工會組織;工會活動
一、工會組織開展活動的重要性
(一)通過活動能使工會干部和廣大工人增長才干
這就要求工會干部事先要做好調查研究,選定活動內容,活動的特點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性。對工會干部來說,是實際鍛煉,反復研究實施方案,然后再精心指導、正確指揮、擴大成果。可以提高工會干部組織群眾活動的才干。對于工人來說,就是參加一次郊游活動,也能了解祖國的文化、歷史、山河;參加一次讀書演講,能學到知識、能鍛煉口才;參加一次工人技術比武,能學到先進技術。在任何一個活動中,都能夠長見識、長才干。
(二)通過活動能增添工會的自身活力
為能起到動員工人、活躍工會工作的作用,凡是適合工人特點、配合黨的中心工作的活動,怎樣使工人在工會的旗幟下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呢?例如,近幾年我集團公司開展的“三知三到活動”(即知會員職工家庭成員狀況,知家庭經濟狀況,知思想狀況;職工會員家庭有重要變故第一時間慰問到,有經濟困難第一時間幫扶到,有急難需求第一時間幫助到)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工會組織的作用發揮出來了,工會的工作更加活躍了,工會組織的威信和影響都提高了,工人向往工會組織,社會贊揚工會組織。
(三)通過活動能吸引、團結廣大工人
工會組織開展的適合工人特點的活動,往往能吸引大批的工人。工人希望在集體活動中顯露自己的才華,所以大都愿意參加適合自己特點的獨立活動。例如,近年來我集團下屬煤礦基層工會組織開展的羽毛球、乒乓球比賽,以及素質提升擂臺賽和安全爭先大獎賽等活動,都起到了團結凝聚廣大工人的作用。
二、現階段我國企業工會活動的現狀
(一)工作活動組織管理觀念落后
目前我國部分工會干部受到享樂主義、資本主義、個人主義的侵蝕,在工作中存在不思進取、滿足現狀等消極思想,忽視現代社會中組織與開展組織活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使得工會活動長期處于停滯狀態;一些干部責任意識、實踐能力較差,一旦在工會活動中遇到障礙與困難,就將所有原因歸結于會費缺少、會員參與積極性差、成員流失等等客觀因素,不能實事求是地從自身出發找原因,使工會活動的諸多現存問題長期存在。
(二)工會活動形式單一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與發展,我國工人階級的內部構成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比如一部分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步入非公有制單位,大量農民進入企事業單位基礎部門,工人階段中高素質、高能力、高學歷的人才數量越來越多,要求我國工會活動隨之發生變化。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工會組織設計與舉辦的工會活動形式較為單一、枯燥,已經不能適應工會成員多元化、多層次、復雜化發展趨勢。
三、加強企業工會活動的幾點建議
(一)推進工會活動的系統化建設
首先,要在組織堅持協調性與統一化。國家各級工會組織在始終堅持黨領導的前提下,科學選擇工會領導干部,注重工會內部的溝通與交流,在工會內部形成互幫互助、積極進取、團結向上的工作氛圍,并構建與工人利益相一致、工作能力強、道德品質優良的工會隊伍。
其次,要以科學化原則制定工會活動計劃與方案。在組織工會活動之前,廣泛征求工人職工的意見與建議,綜合考量工人職工的性格特征、心理狀態、情緒變動等等因素,確保工會活動計劃的可行性與準確性。
(二)新常態下工會活動要有“新方法”
新常態下,企業的職工思想、職工需要、職工要求呈現出多元共存、多樣并列的新格局,這就要求企業工會在制定具體落實的工會活動方案時,要大膽創新、勇于突破。“新方法”可以從以下三個“轉變”取得突破。
1.由靜態活動向動態活動轉變。傳統的工會工作經常是通過建設職工之家、建立活動室、購買書籍設立閱覽室等靜態形式來開展。靜態活動需要依靠職工的自覺性、自發性,往往難以收到較好的活動效果。新常態下,工會工作應充分發揮工會小組的基層堡壘作用,激發職工組織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人帶群、以點帶面地擴大參與人員、創新活動形式,多到戶外去、多加趣味性,把工會活動真正地做成動態、做出活力。
2.由臨時組織向定期組織轉變。很多企業工會在組織活動時,隨意性、臨時性太強,往往是跟著節日走,有節日就有活動、為了慶祝節日湊活動。這樣的活動既沒有規劃性、也缺乏系統性,遠遠滿足不了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活動需求。新常態下,工會活動應當建立起相對穩定的長效機制,把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能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的活動定時定點地開展起來,讓職工在定期活動中感受到長期的溫暖,獲得長久的樂趣。
3.由關注身體向關注身心轉變。過去的工會活動較為關注職工的身體健康,如組織年度體檢、體育競賽等。新常態下,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行業革新、工作變動對員工的心理壓力增步增大,對員工的全方位要求也日益增強。因此,要加大對職工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定期開展心理講座、設立心理咨詢室。同時,搭建職工素質教育平臺,推動企業形成系統的素質教育培訓體系,全面促進職工的身心平衡發展。另外,企業工會應該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帶領廣大企業職工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為新常態下的國家建設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龔中奇.淺析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工會如何開展工作[J].商場現代化,2015,14:66-67.
[2]劉洪文.新常態下施工企業開展勞動競賽活動的思考[J].現代企業研究,2016,16: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