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梅
摘要: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科研院所離退休人員數量也在逐步增加。科研院所離退休人員,是老年人口中特殊的知識分子群體,在社會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如何科學分析,掌握這一群體的現狀和特點,對在新形勢下有的放矢地開展離退休工作、推動單位、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文章以某事業單位研究所為樣本,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科研院所離退休工作的現狀與主要特點,厘清了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內部環境中的優勢與劣勢、外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就如何做好科研院所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做些探討。
關鍵詞:科研院所;離退休人員管理;SWOT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時期,人口快速老齡化,生活方式多樣化,離退休人員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任務、內容、條件和過去相比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對于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這樣一項長期性、復雜性和全局性的工作,運用科學有效的分析工具剖析現狀,提出合理的建議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對促進科研院所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本文運用SWOT分析方法作為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即態勢分析法,最早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海因茨·韋里克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并被廣泛應用于戰略管理領域。在實踐方面,SWOT分析方法不僅適用于大型企業的戰略分析,而且逐漸被應用于組織管理、產品研發、經營銷售、人力資源等各個領域。國內科研院所離退休管理工作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對離退休管理服務方式、離退休工作隊伍建設、離退休人員養老途徑的探討上,從戰略角度分析離退休管理工作發展的較少。因此,創新性的運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科研院所離退休管理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樣本研究所離退休人員隊伍的現狀
以某事業單位研究所為樣本,截止到2016年年底,該研究所離退休人員總數714人,其中,離休干部11人,退休干部437人,退休工人264人;90歲以上1人,80歲以上27人,70至79歲324人,70歲以下362人。在此基礎上,每年還將新增退休人員20人左右。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條件的日益改善,人們重視健康養生的理念和身體素質的不斷增強,以及單位對離退休老同志的關心、對離退休工作的支持,使得老同志的晚年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平均壽命得以延長,離退休人員數量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該所離退休人員隊伍的主要特點是:
(一)政治素養高
離退休老同志中有共產黨員310人,約占離退休老同志總人數的一半,他們大多經過了新中國創建過程的艱苦歲月,有的在職時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獨立的思想和見解,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大多數離退休人員都很注重時事政治理論的學習,對國家大事、時事政治和所的發展動態與重大決策十分關心,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認真的思考和分析問題,是和諧院所建設的重要力量。
(二)文化素質高
離退休老同志以科研人員為主體,他們受教育程度較高,相當一部分屬于高級知識分子,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51人,副高級182人,中級104人,共占離退休人員總數一半。很多老同志是各個學科領域的專家,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科學的思維能力,他們有繼續為國家、社會和單位做力所能及貢獻的愿望和能力,是為單位的發展建言獻策的重要力量。
(三)興趣愛好廣
離退休人員大多興趣愛好廣泛,需求呈現多樣化。有的著書立說、老有所為;有的走進課堂、老有所學;有的唱歌攝影、老有所樂。他們渴望社會和單位能夠給他們提供良好的條件以滿足各自的需求。
二、該研究所離退休管理工作的SWOT分析
(一)內部優勢因素
1.具有健全的離退休工作管理體系。重視離退休工作,將離退休工作納入單位發展規劃,有明確的分管所領導和專職工作人員,并且按照老同志的居住區域,就近建立了離退休黨支部,發揮所和離退休人員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2.有完善的離退休人員服務機制。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健全落實了離退休人員組織生活、政治學習、情況通報、征求意見、節日慰問、福利待遇、醫療保障等一整套制度規定,確定了相應的工作內容。
3.有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人員居住相對集中。離退休人員主要居住三個區域,相對集中,每個小區都建有專門的活動室和設施,便于組織開展適合老同志特點的文體活動,既豐富了老同志的業余文化生活,也促進了和諧社區文化的建設。
(二)內部劣勢因素
1.離退休人員隊伍越來越大。該研究所96年底有離退休人員239人,目前已達700余人。據估算,即使考慮減員因素,十年內離退休人員也將達到近千人。離退休人員的不斷增加,離退休人員的年齡也越來越大,造成人員成本、管理服務、活動場所配備方面都面臨很大的壓力。
2.離退休人員居住地越來越分散。相當數量離退休人員的子女在外地工作,隨著老同志年齡增加,不少人員選擇居住到子女所在的城市。老同志從以單位為中心的宿舍大院聚居,逐步向大院外的區域和其他省市發散,增加了管理服務的難度。
3.離退休人員思想越來越多元化。老同志高齡化導致離退休人員年齡跨度越來越大。目前女工人退休年齡為50周歲,因此離退休隊伍中最年輕和最年長人員的年齡差距可以達到40歲。年長者和年輕者由于經歷、閱歷、受教育程度不同,思想觀念和對管理服務的要求也不一致,代際的差異越來越難以平衡和調和,也不便根據差異化的需求提供針對性的管理服務。
4.離退休人員生活水平參差不齊。雖然一般科研院所離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收入遠高于當地退休金人均水平,但還是有少數人因患病或家庭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難。
(三)外部機會因素
1.事業單位養老保障體系面臨逐步改革。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改革為社會化發放,由單位保障變成社會保障,必將減輕單位離退休工作各方面的巨大壓力。
2.養老模式逐步多樣化,社會化養老服務產品逐步豐富。家庭養老、兒女養老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養老模式也在變革,它由家庭逐步走向社會,由單一化發展到多元化,大體上可分為:家庭養老,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由家庭成員提供物質生活和精神贍養服務;居家養老,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會來提供基本生活照料、養老服務;機構養老,到專門的養老機構提供養老服務;互助養老,老人與家庭以外的其他人在自愿的基礎上相互扶持、相互照顧;以房養老,將自己的產權房出售、抵押或出租,以換取一定數額養老金或養老服務等等。
(四)外部威脅因素
1.中國人口高齡化問題凸顯。高齡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發病率激增,體弱多病者越來越多,給醫療保健、活動組織和日常服務帶來很大壓力。我國約有70%的老人與子女及配偶或其他親屬同住,進入老齡化社會后,家庭結構小型化和獨子養老現象的凸顯,“421”家庭(即四個老人,夫妻倆人,一個孩子)的形成,更增加了家庭養老的難度。
2.事業單位與社會保障未完全接軌。由于歷史原因,科研院所作為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在職時沒有繳納過養老保險,他們的離退休金由國家和單位承擔解決。即使國家對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等進一步改革,統一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但要全部補繳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等,也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等諸多困難。
3.國家富裕程度和社會基本福利保障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挑戰,表現在人口老齡化的規模大、速度快、不平衡等方面,社會基本福利保障不完善,養老機構投資主體單一,社區本身功能不全。專業工作人員少,服務項目少,經費嚴重不足,服務管理難以保障。
三、科研院所離退休管理工作的的發展戰略
通過以上對科研院所離退休管理工作發展的整體分析,能夠識別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根據SWOT分析方法,做出可供選擇的發展戰略,從而促進科研院所離退休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向前發展,根據SWOT分析,要在新形勢下做好科研院所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使離退休工作充滿生機,就務必要緊密結合科研院所離退休隊伍的現狀和特點,立足實際,找準切入點,多方協同,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吳群.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策略探究[J].管理觀察,2010(8).
[2]邵一波.如何加強國企離退休人員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J].管理觀察,2013(4).
[3]周曉紅.試論國有企業基層離退休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J].中國集體經濟,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