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萍+李自濤
摘 要: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帶動教育事業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對于農村地區的教學來說,信息化的教學方式是提升教學水平、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有效手段。因此,農村教學中,必須提升對教學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以此應對教育現代化的要求。
關鍵詞:教學信息化;教育現代化;研究;教學
當今時代正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階段,信息技術給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帶來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目前,農村地區的信息技術建設也已經初步完成,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那么我們在農村教學中究竟應該怎樣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完成教學信息化,并去應對教育現代化呢?
一、構建信息化的教育環境
1.加強學校內部的信息化環境建設,推動教育現代化
構建信息化的教學環境需要完善校內的設施,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功能報告廳、多媒體教室。這四種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建設主要是服務與教學,為實現現代化教育提供基本條件。對于有條件的學校來說,還可以建設互動反饋系統和專業的錄課室。反饋系統可以為教師提供及時的教學反饋,與學生進行互動。錄課室則可以讓教師制作高水平的課堂實錄,用于今后的教學研究中。
除了基本設施的建設外,學校還可以在校內建設校園網。校園網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平臺,學校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通過校園網在第一時間內將通知信息公布出來,有效避免了管理死角的出現。門戶網站則是學校進行對外宣傳的主陣地,可以通過校園內的報道讓校外人員對本校進行了解。對于家長來說,校園網也是他們與學校進行交流的重要途徑,可以隨時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另外,在校園網中,也可以為教師建立一個專門的學習平臺,里面包含各種教學資料和各部門的計劃、總結,讓教師能夠及時掌握自己的教學任務,提升教學質量。
2.增加教師的教育科研培訓,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
對于很多教師來說,特別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他們受到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不愿意接受現代教育手段,改變教學方式。還有一部分教師即使愿意使用現代教育手段,但是因為技術方面的障礙不得不放棄。
因此,學校要定期邀請教研專家為本校教師進行培訓,改變他們的教學態度,并引導他們學會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包括多媒體軟件的應用、多媒體制作等等。必要時,還可以定期對教師進行考評,以此激勵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
二、推動信息技術教育研究
1.定期召開信息化現場會
為了完善農村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學校需要定期召開信息化現場會,會議的內容包括了優秀教師的經驗介紹、課堂教學的觀摩或是教學軟件的展示等等,這些內容都可以讓教師了解目前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情況,找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現場會之外,學校還要定期組織教師開展現代化教學的研究和實驗,例如,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互動反饋教學的研究等等,并在此基礎上參加各項現代化教學的評比,不斷提升教師水平。
2.樹立教學信息化典型
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在信息化教學中樹立典型,能夠有效激發其他教師的動力,讓他們在信息化工作中做到相互學習、相互競爭,有利于學校整體水平的提升。除了本校的教研活動,還要加強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交流,做到校校通,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一個廣闊的平臺,并做到教育資源共享。
三、實現學校整體的均衡發展
1.利用信息化平臺滿足教師發展需求
學校網絡平臺的構建可以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程度。在過去集體教研中,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很難保證所有的教師同時在場。信息化平臺則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教師之間隨時隨地的交流。
除此之外,信息化的平臺也是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可以讓他們通過這種表現形式正確認識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于優秀的教師來說,也可以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
2.利用信息化平臺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又不能隨時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目前的信息化教學中有效地實現了資源共享,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彌補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另外,網絡平臺也是學生積累素材、表達自己看法的平臺,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3.利用信息化平臺提升學生創新思維
在目前的信息化教學中出現了越來越多類似于微課這種建立在多媒體技術上的教學形式。這類教學方法滿足了學生個性方面的需求,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內容,開展個性化教學模式。符合現代化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趙冬梅.農村中學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實證研究[D].魯東大學,2013.
[2]劉斌.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思考:對信息化教學本質的再認識[J].現代教育技術,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