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光
最近部分教師反映初中地理備考時間緊、任務重,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分析近年的初中地理試題,一個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通過提供新材料、設置新情景,體現出:在注重主干知識(包括地理學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等)考查的同時,強化了“理論聯系實際”問題的考查;已經完全脫離了傳統封閉式的、以記憶型為主的命題框架,走向越來越開放、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的題型。在突出考試大綱的考查中,試題的靈活性、綜合性逐年增強。即試題明顯體現出“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注重基礎,更突出能力”的特點。下面談談我在地理復習過程中的具體做法:
一、地理命題的特點之一是常考常新,但萬變不離其宗
在以學科主干知識為重點內容的復習中,始終重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的理解和掌握。為了讓學生系統掌握知識,教師給學生的最好幫助就是先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具體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1.利用相關知識點的輻射作用,以點帶面,重視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體系。歷年來地理試題有些題目不只是考查一個知識點,而是涉及多個知識點,因而教師在復習時,應注意挖掘一些輻射作用強的知識點,以點連成線,以線形成面。如,學習區域地理時,要掌握各大洲、地區、國家的氣候類型,可以回顧七年級上冊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八年級下冊的四大地理分區也是回顧八年級上冊四章內容。教師復習時,應注意把各章節之間存在聯系的知識點串連在一起。
2.利用圖表,比較異同,建立知識體系。在教材中有一些重點和難點,教師可借助于列表比較或繪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的本質。例如,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區域地理等知識點的復習時,可以給學生列表比較或繪圖比較。
3.利用澄清概念,建立知識體系。教材中有一些名詞在字面上似乎有些雷同,但意思卻相去甚遠。如不幫助學生澄清,很易混淆,在審題時造成判斷錯誤,例如某地的地形(類型)、地形區、地理單元(或地理區域),甚至是大洲與大陸的基本概念,學生理解不對會造成容易丟分。
所以,復習中應整合學科知識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體把握能力,引導學生關注對所學知識的適當重組與融合。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一定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以全方位的視角組合知識。這樣的訓練一旦成為經常,學生即便遇到新的角度,也會自覺地整理已有的知識信息,形成重新排列組合的框架體系。
二、命新題將是一種趨勢
這類題情境新,易被引入陷阱,但知識點簡單,高起點、低落點。題在書外,理在書內。還有一些改造題,以新面目考查原有的知識,也要注意。開放性試題則以情景的模擬性、條件的模糊性、過程的探究性、結論的不唯一性、知識的綜合性考查學生。針對這一方面,我們對學生進行知能訓練。
1.我們知道知識與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需要知識的不斷積累。對于地理學概念,原理和規律要求學生重在理解,重在遷移和綜合,重在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切莫讓學生死記硬背。
2.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選例題,從掌握雙基、識圖分析作答,聯系生活實際,學科內和跨學科綜合,熱點關注等方面仔細剖析,讓學生學會尋找問題的關鍵詞,確定相關知識點,巧用解題方法。時刻注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新情景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具體分析題目時,重點分析題干中的關鍵詞是什么?考查的是哪個章節的哪個知識點?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題干,發揮一題多用的功能,把選擇題看作填充題、改錯題或問題等。另外教師還可以圍繞題目,將知識發散出去,成為相關知識的考查題,作為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一種方法。
三、拓寬視野,重視練習,做到精講精練
少而精的練習是學習過程中一種重要的重復方式,更是地理復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為了達到精練、高效的結果,應提倡“解析一道習題,解決一類問題,增強一種能力,學會一種思維方法”的復習方法。以注重練習的實效性為原則,一定要精編精選中考復習資料。在進行基礎練習時,可采用講練結合、練中有評、評中有議、強化師生的雙邊活動。在習題評講中,既要據題分析,更應借題發揮。
通過精選題例的解析,加強對中考試題中各種表達形式(如材料、圖或表等)的熟悉,增強試題閱讀能力(包括文字敘述和圖表中的信息轉換知識遷移)的訓練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以突出基礎知識(包括概念、圖象等)的理解和應用,并選擇恰當梯度的習題演練。
四、對重要測驗作詳細診斷與分析
在測試之后,教師從學生的思想品質、心理素質、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等方面為每一位學生作一個貼切的診斷和分析,幫助他們剖析自身的弱勢以及存在的差距,評估自己的發展趨勢,探討成功的學習方法,內化學習動力。教師真誠地肯定成績優良者和進步者,坦率而又嚴肅地指出不佳的學習狀態,要讓學生感悟到老師在鞭策他們的同時又給了他們一個發展的空間。另外,從答題技巧的引導上說,要結合測試題目的解答情況培養學生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加強答題規范性的培養,使學生答題時做到要點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強學科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包括培養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識。
我的復習簡單地概括為:
基礎知識:歸納知識,凸顯基礎
思維導圖:重現課堂,恢復記憶
基礎過關:基礎過關,減少低分
地圖過關:圖文結合,鍛煉能力
復習測試:檢查情況,激勵士氣
就像我們每年的考試都有新變化一樣,我們的地理教學、地理復習也需要不斷地變化、不斷地優化,希望我的初中地理復習方法會對部分初中地理教師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