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蘭
摘 要: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一直是每個教師不斷探究和解決的問題。要將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做好,使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學有所獲,初中數學教師有必要基于初中數學教學實際和初中生特點,對教學方法加以改進,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基于教學實際,談一些對此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學生
不管是在學生的哪個學習階段,數學這門學科所發揮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對數學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優化和完善,以使初中數學教學實效得到提高,讓學生獲得的不僅是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更多的是實實在在的數學知識,使他們的數學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實現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的目標。那么,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究竟該如何著手呢?筆者總結幾點個人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議。
一、激發興趣,尊重主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他們投入數學學習中才會是主動的、積極的,才會有要把數學這門學科學好的想法。相較于小學數學,初中數學的難度有所增加,倘若未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一旦遇到學習困難,學生就會產生畏懼之心。因此,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如,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變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為生動有趣的數學學習;還可以將學生熟悉的事例融入數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到原來數學就在身邊,使他們放下對數學學習的“戒心”,對數學學習更有興趣。與此同時,教師要更新數學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要總是在學生還沒有進行獨立思考的時候就將答案和解題思路直接告訴他們,而是要多耐心等待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讓他們有機會獨立解決數學問題。倘若學生經自主思考后找到答案,就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對數學學習也更有信心,且自己的數學能力在此過程中可以得到不斷的提高。
二、創設情境,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機會
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使他們的求知欲得到激發,點燃他們思考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投入數學學習中,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既要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讓他們經歷一系列的思維過程,還要讓他們進行合作交流,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彼此交換自己的思維過程,共同探究知識。如,為學生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知識進行主動的發現,對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加以充分的利用,以找到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三、加強教學和生活的聯系,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應用于生活。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是最為緊密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可以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尋找具有生活化的材料,將生活例子運用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覺得原來數學離自己如此之近,原來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是如此緊密,使他們更有想要將數學學好的想法。例如,在進行“相似三角形”的教學時,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的實踐活動,讓他們走到操場上,想辦法測量出國旗旗桿的高度,這樣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激發,他們躍躍欲試,有的認為爬上旗桿才可以測量旗桿的高度,有的覺得需要找一個長長的竹竿測量……在學生腦洞大開時,教師在國旗旗桿旁垂直放置一個一米長的木尺,在陽光的照射下,旗桿和木尺都有了影子,對學生提出問題:“國旗旗桿的長、木尺的長與影子的長存在什么關系?”聽到這個問題,學生馬上就會想到可以對“相似三角形”知識進行充分的利用,這樣就可以得出國旗旗桿的高度。這樣的初中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也更容易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并可以使學生得到探索數學問題的體驗,使他們可以在熟悉的情境中學到數學知識,提高他們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數學思想的傳授,提高能力
教師要將數形結合思想滲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的應用,可以變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可以對解題過程加以優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解答數學題時善于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分析問題,逐步使學生更加靈活地解決問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更新教學方法,想辦法讓學生樂于學數學,活躍數學課堂氣氛,讓學生可以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數學,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蘇曉宇.淺議初中數學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6-17.
[2]馮秀麗.初中數學教學的幾點做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