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展
摘 要: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對學生教育的質量與標準也越來越高:在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前提下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情趣性,在快樂的感覺中學習化學知識。
關鍵詞:情趣教學;小實驗;多媒體
每一位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一般教育枯燥乏味,讓大多數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意愿。如果在化學教學的內容中增加一些新奇、有趣味性的化學現象,結合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加上教師生動有趣的講解和提問。那么,學生會在快樂、放松、充滿好奇感的狀態下主動學習新知識。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改變對學習的態度,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大幅提高教學質量。
一、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帶進化學課堂,使教學更具情趣性
化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體現和運用,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結合課程內容進行講解分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并體會化學學習的樂趣與意義,進而增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習能力。例如,大家熟悉的樟腦丸,它能祛除衣柜中的蛀蟲。我們將醋酸與小蘇打的混合水溶液放入杯中,再將樟腦丸慢慢放入溶液中,仔細觀察樟腦丸究竟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學生會發現最初時樟腦丸沉在杯底,慢慢它就開始在水里上下浮動,好像不受控制一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為經過這種化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變成了許多微小的氣泡附在杯底與杯壁上,樟腦丸也被覆蓋上了微小的氣泡。二氧化碳的質量比水輕會在水中上升,樟腦丸粘住的二氧化碳氣泡達到了一定數量,氣泡就會拉著樟腦丸慢慢上升,這時二氧化碳氣泡就像是游泳圈一樣。在樟腦丸慢慢上升的同時,吸附在樟腦丸上面的小氣泡由于隨著水壓變小而破裂,樟腦丸失去了“游泳圈”,又會降回水底。當樟腦丸再一次吸附到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氣泡時,那么它又會重新浮起來。就這樣,樟腦丸發生了來回“跳舞”的情景。類似的小實驗操作簡易,材料也是生活中常見的,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小實驗能夠更加充分地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無處不在。
二、化學小實驗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教學更具情趣性
新課程標準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高效的教學方法,建設打造多姿多彩的課堂情景,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化學尤其是九年級化學以化學實驗為基礎。日常的教學過程、知識點的講解與化學小實驗密不可分。化學小實驗如果能夠兼具趣味性,則在增強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更能體現化學的直觀性、知識性與實用性。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創造性設計融入化學小實驗,為學生創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并利用具有情趣性的教學情境,提升九年級化學的教學效率。例如,在“燃燒和滅火”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誘導學生先以學習“魔術”的方法來開始這次的實驗課程,即對需要學習的課程靈活合理編排,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水中生火”“不會點燃的方巾”“魔法點蠟燭”等有意思的化學小實驗,讓學生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體會到化學課程的情趣性,讓學生愛上學習。
三、巧妙運用各種多媒體教學設備,打造情趣教育
多媒體教學設備是現代教學的重要資源,現已大范圍運用到課程教育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授課,能通過直觀的影音、圖片、美工字等打造豐富多彩的教學課程,讓學生能夠更好、更清晰地理解化學變化的過程,使情趣化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通過多媒體教學徹底改變傳統單一的“訴說式”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初中生化學課程的教學高度和深度,讓化學課程豐富起來,讓課堂變化成有趣的學習殿堂。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高課堂效率。比如,教師在講解“干冰”的時候,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了干冰的圖片,學生對干冰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通過播放視頻,學生可以了解干冰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比如通過視頻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人工降雨的過程以及原理,人們是怎么用人為的辦法使云中的冰晶和水滴增大而形成降水,然而這些過程簡單依靠老師的口頭表達是很難形容出來的。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既能使學生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真實的化學反應過程,也能讓老師在播放視頻過程中從容準備下一環節的教學內容,使教師在上課時能夠更從容,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巧妙結合化學知識加以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輔助打造輕松課堂、趣味課程,讓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狀態下自發快樂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林秀華.九年級化學課堂的情趣教學[J].福建教育研究,2016,11(8):73-74.
[2]葛麟.初中化學情趣化教學課堂的創設[J].考試(教研),2012,13(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