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燕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情感教學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初中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主要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學;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新課程改革的三大教學目標之一,并在新課程改革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以教學大綱為本,使用死板機械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而偏離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把學生變為教學過程中被動的接受者。針對這一現象,情感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情感教學指的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感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進行高效學習。換句話說就是教師運用一些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情感和認知需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下面列舉關于情感教學的教學案例,以此來分析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
一、創設具體情境,以情入學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往往是死板的、機械式的,即教師照本宣科,不理會學生的上課狀態,也不管學生是否完全接受消化這一知識點,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常感到枯燥無味,以至于無法提起興趣去學習語文,從而造成課堂學習效率低下。隨著新課改的開展,情感教學被提出來,這時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創設具體情境,以情入學,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從而促使學生有效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這節課時,由于本課的主題是想要通過安塞腰鼓這一地方特色,讓學生了解地方民俗,尊重地方民俗,所以教師在教授本課時應注意突出這一主題。因為有的學生可能沒有聽過安塞腰鼓,對這一表演形式存在模糊感,所以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可以創設關于安塞腰鼓的情境,讓學生對安塞腰鼓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具體做法是教師首先應在教室四周張貼安塞腰鼓表演時的圖片,然后在上課前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通過動態的播放形式以及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使學生很容易對安塞腰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創設具體情境,以情入學,讓學生和安塞腰鼓這一表演形式產生共鳴,把情感教學體現得淋漓盡致,以此達到激發學生情感和知識掌握的雙重效果。
二、小組合作學習,最大限度地促進師生交流
近些年來,小組合作學習一直備受教師所推崇,這是因為小組活動能巧妙地解決學生參與率與資源分配率之間不均衡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增加師生交流的機會,但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很好地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所以在近些年來這種教學方法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的要求下,教師應該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例如,九年級上冊魯迅先生所寫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節課,教師在講這節課前首先要給學生明確這是一篇駁論文,然后帶領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魯迅先生濃濃的愛國情,以此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然后教師把全班分成小組,以4人為一小組,推選一名學生當組長,討論魯迅先生為什么要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作為文章題目,此舉的目的是讓學生深刻了解駁論文以及駁論文的特點及作用。再讓小組討論哪些字詞和語句能夠表達魯迅先生的愛國情,為什么要這樣寫,最后組長總結發言。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了師生交流的一大難題,因為在課堂上只有一位教師,但卻有幾十個學生,教師和學生在上課時總不能進行很好的溝通,但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解決了這一難題,而且還把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發揮得淋漓盡致,是情感教學實施的有效例證。
三、重點導學激發學生學習情感
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往往是以大綱為本,死板地教授知識,總是以介紹人物生平開始,到說明文章寫作特點結束,教學中沒有分清教學內容的輕重,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到枯燥乏味,使教師不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所以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并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撥。
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送東陽馬生序》的時候,由于本課是文言文,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學生在接觸本課時產生了抵觸情緒,學習效率降低。所以,在教授本課時,教師除了對重點實詞、虛詞的講解,還應該著重講解“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這句話,帶領學生分析作者借書、還書時的心情,并和現在的學習環境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激發學習的動力。重點導學,有效地節約了課堂時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總之,情感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教學方法,運用此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開拓學生的思維。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情感教學,推動高效課堂的建立。
參考文獻:
[1]洪淑芳.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3(8):101.
[2]周宏.淺析情感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