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蘭
一年級作為孩子學習生涯中的第一個轉型期,孩子對于學習的態度、在課堂上的表現、在學校老師心目中的形象,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學習成績的高低。因為小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從幼兒園游戲娛樂到一年級的學習識字,在各方面都有較大的變化。有許多的學習方式還是要改變的。怎樣才能讓學生從幼兒園的玩耍轉向一、二年級的學習,并在小學階段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呢?下面談談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到的一些方法和做法。
一、狠抓一、二年級
為什么要狠抓一、二年級呢?
因為萬丈高樓,平地起。一、二年級是基礎的基礎,是學生上學的開始。一年級的老師是學生漫長學習階段的引路人,這就要求一、二年級的老師嚴格要求學生,讓他們在一、二年級打好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讀書習慣、寫字習慣、做作業習慣。識字的方法、識字的途徑、識字的多少、識字的牢固程度直接影響到今后的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在一、二年級養成的。
二、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
一、二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到某一方面的時間不長,注意力容易分散,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師的講課上,不僅讓他們集中精力聽講,還要向他們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對了,老師應及時表揚,這樣學生對上課有興趣,能專心聽老師講課,課堂氣氛也活躍,老師也會對上課有信心,學生的成績也會自然而然的提高。
三、養成積極質疑、主動探究的習慣
教師在上課時不但要讓學生專心聽講,還要想方設法讓他們提出問題,針對他們提出的問題,教師通過引導,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和同學探究問題,如果同學之間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向老師提問,或者上網查資料,尋求答案。對學生自己找出的答案,老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
四、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
在一、二年級里,我們很少要求學生的正確率,但對學生的作業速度卻要求極其嚴格。因為一、二年級的學生喜歡一邊做作業,一邊玩,或者東張西望,因此,當別人的作業做完了,有的學生還有好多沒有做,看到別人已經交作業本了,他才胡寫亂畫,急急忙忙寫作業。這樣不但寫得慢,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即使做完了,寫出來的作業也是似是而非,而且嚴重影響了作業質量。
五、采取多種方式加大識字量
在小學低年級,利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大量識字,在識字的基礎上,學會組詞、擴詞、造句,有時還會用這些詞語說一些簡短的話。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多種訓練,為今后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在課堂上注重日積月累
學生的學習是持之以恒的。學習如春之禾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這就要求教師讓學生注重日積月累語文知識,加強背誦,積累成語、詩詞、歇后語、名言警句、格言等等,并且把它們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使自己的作文寫得有血有肉,內容充實。
七、在課外加大閱讀量
6-12歲是孩子閱讀能力長足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六年,什么都沒有海量閱讀、大大提高閱讀能力更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向學生適當推薦一些兒童讀物。在閱讀前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我經常向小學生介紹一些歷史人物、科學家的成才之道,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人,都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一、二年級可以逐字逐句讀,也就是精讀,邊讀邊思考意思,不懂的可以向老師提問;三、四年級可以進行略讀,也就是速度較快的進行課外閱讀,常常可以一目十行地讀,還結合上下文理解意思,讀完之后可以概括出文章大意;五、六年級可以跳躍式地閱讀,也就是瀏覽,只了解大概意思就可以,這樣可以閱讀大量課外讀物。同時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養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好習慣,把書中的好詞佳句摘錄下來,可以運用在自己的作文當中。
八、練習寫作
學生一開始寫作時覺得無從下筆,不知道寫什么。這就要求老師從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開始,讓學生在組詞的基礎上大量擴詞,并用這些詞說話。剛開始寫作時,進行看圖說話,在看圖說話的基礎上,把它寫下來。老師把寫得好的同學的短文讀給全班同學聽,提高他們寫作的興趣,指導他們寫作的方法。課后要求的小練筆要保質保量地完成,還要根據課文的要求進行仿寫、續寫、擴寫,同時還要練習把課文學過的修辭手法用在自己的作文里邊,只要恰當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就能使寫出來的文章感染讀者,更有說服力,同時用上這些修辭,會給文章增色不少,會得到高分,因而語文成績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要想在語文教學中取得好的成績,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扎實的語文功底,其次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天長日久,學生積累得多了,語文成績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上課時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學生的成績好了,家長也會滿意,教師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肯定,因而教學已經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了,在工作中身心愉悅,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