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璃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語言”的基礎性地位不可小覷。“走向童心”是用兒童本位觀審視作文教學,強調“語言”在兒童心間的自然生長,激活、喚醒兒童的天性,讓這種天賦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性,潛在性變成生長性。
一、放飛“童心”——燃起個性寫作的熱情
1.寫作就是就事論事,情真詞切
一位女生從自己的日記中提取一個生活片斷:
清晨,響亮的鬧鈴將在呼呼大睡的我吵醒。我手伸到床頭,習慣性地拿起手機。但是,我馬上傻眼了——怎么沒Wifi?將手機仔仔細細地查看,還是沒有!我馬上清醒了,嘰里咕嚕滾下床,奔向電視下的Wifi源,電源開著呀!再一看,電線也都各就其職,沒有脫離它們的“工作崗位”呀!“大白天還見鬼了?”我垂頭喪氣地嘟囔道,木地板被我踩得“咚咚”直響。一進老爸老媽的臥室,“老爸,Wifi沒啦!”
這樣的習作無需憑空捏造,純粹是生活的再現。此時,教師絕不能用“上網會影響學習”的有色眼光評論。
2.寫作就是“各極其變,各窮其趣”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寫作領域,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寫作情景,使其有多樣化的選擇。例如,習作《難忘的一節課》中,習作的內容學生既可以寫一節課的活動紀實,也可以寫課中偶發的一件小事,老師(同學)說的影響深刻的一句話,又或者是這節課的啟發和自己的感觸等。在語言表達上,可以是豪情肆意,可以是委婉細膩,可以是活潑率真,也可以有思想深度,意味雋永……
二、凝練“童眼”——充盈個性寫作的內心體驗
(一)廣泛閱讀,豐富知識容量
1.文本閱讀
課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與思想。在文本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獲得心靈的觸摸、相擁和感動,在即興急切的交流、強烈亢奮的議論、生命涌動的歡呼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滋潤,精神涵養,從而豐富寫作世界。
2.享受閱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使其隨心所欲地進行課外閱讀。在輕松愜意的閱讀中,學生的眼界得以開闊,知識得以豐富,心靈得以滋潤,寫作的素養得以改善和提高。
3.評點閱讀
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在閱讀時圈圈點點,通過眉批、夾注、尾評等多種方式評點閱讀材料,各抒己見,并力求觀點新穎,視角獨特,個性鮮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
4.積累閱讀
注重學生的朗讀,做到熟讀成誦,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在不斷的誦讀中,學生對文章會有更深層次、更獨特的理解,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閱讀體驗,無形中被遷移、內化的語言和情感將是學生個性寫作源源不斷的能量。
(二)體驗生活,豐富寫作素材
1.豐富校內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校園內的學習生活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藝體活動、班級活動、讀書活動、社團活動等,為學生搭建平臺,有意識地讓學生觀察、想象,并適時指導習作。
2.組織校外活動,拓寬寫作素材
走出學校的小圈子,帶領學生開展“尋找紅軍足跡,緬懷革命先烈”活動;參觀紀念館,到家鄉的葡萄園實踐,基地勞動,參加志愿者活動,到敬老院做義工等,為學生的習作開辟出一片嶄新的天地。學生完全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流露于筆尖,不愁無米下鍋。
三、內化“童言”——實現個性寫作的終極目標
1.以說促讀,活躍個性寫作的思維
說和寫是傳情達意的兩種基本形式。教師要鼓動學生說,誘導學生說,利用并創造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說,盡情地說。如:每節課前五分鐘的“新聞報道”(生活小事),每周一回的“想說就說”(即興演講),每月一期的“談天說地”(時事論壇),每學期一次的“唇槍舌劍”(辯論賽)……“說”使思維活躍,情感得到醞釀,頭緒得以理順,語言受到淬煉,口頭表達的“說”為書面表達的“寫”蓄了勢,張了力,研習“說”的藝術必然會提升“寫”的水平。
2.化整為零,降低個性寫作的難度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運用練習的遷移點,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化整為零,拾級而上。在對文本的深入解讀中,發現文本的一些有意義的“空白點”。如在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時,學生對爬山虎爬墻的“本領”感到不可思議,老師索性讓學生根據爬山虎腳的特點馳騁想象,以想象的情節去填補和豐滿故事的內容。文本在學生的“二度創作”下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學生既獲得了情感的共鳴,又得到了有效的寫作歷練,一舉兩得。
3.創意無限,豐富個性寫作的形式
新穎別致的創意、生動活潑的形式能使自主性寫作更具魅力,更能贏得孩子們的青睞。
如,為班里每位學生的名字配上一段具有個性、志趣的來歷,為各科老師來個“武林外傳”,為校園的各處風景冠以美名簡介,為2016年北京冬奧運擬定主題歌;舊瓶裝新酒的故事新編,妙趣橫生的留言條,情真意切的手機祝福短信,耳目一新的廣告策劃,校園網絡開設“班級博客”“百家論壇”等等。
積累的方法,養成了個性積累的習慣,寫作將真正成為“童心所向”的一件樂事!
參考文獻:
[1]張華.小學語文作文寫作訓練研究[J].吉林教育,2015(32).
[2]尚振朋.語文課堂因“涂鴉”而精彩[J].讀書文摘,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