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龍誼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可見,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創新思維是創新人才的核心。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也理所當然成為創新思維、創新能力訓練的主渠道。
關鍵詞:創新;思維;培養
一、培養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前提。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張,如學完《草船借箭》后,請學生簡要發表意見,評價文中人物。學生反復讀書,合作交流,互相爭論,儼然是一個個優秀的評論家,結果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曹操真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時,在命令士兵射箭很長時間不見對方有任何進攻,就應該想到其中有詐,派幾個士兵前去‘偵察敵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嗎?”“我也認為這位大軍事家臨陣指揮時應變能力不強。在不明對方虛實的情況下,可想一個兩全之策——放“火”箭。把箭頭涂上汽油,點燃后射出去,船上有人可傷人,有草把子、硫黃這些東西燃著后更會使他們全軍覆沒,哪還有他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個魯肅怎么像兩邊倒的墻頭草呢?”一個問題引來了一番具有獨到見解的評論,閃爍著創新的光芒。
二、培養逆向思維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從事物的相反方向、相反角度來思考,尋求巧妙、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教學《司馬光》一課,教師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引導學生理解按定勢思維方式救人:是想辦法讓人離開水。針對當時情況,司馬光等人年紀較小,要想把人從缸中救出不易。而司馬光的思維方式,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開人,方法比較巧妙,值得學習。同時,為學生塑造了逆向思維的典范,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培養想象思維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因此,教學中應注意豐富學生的想象。如,教學《彩色的翅膀》,這篇課文講了寶石島的艱苦環境,贊揚了戰士們以苦為樂,熱愛海島,立志改造海島的品質。海島經過戰士們的改造以后,今天怎么樣了呢?以《重游寶石島》為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描繪如今的海島:繁花盛開,蝴蝶飛舞,黃蔦高歌,物產豐富,應有盡有,往日的貧瘠海島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寶島。
四、引導滿意思維
有的課文內容比較憂傷悲痛,學生不喜歡。針對這樣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根據其故事情節創造出新的、令人滿意的內容。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課文結尾寫小女孩被凍死在街頭,可以讓學生和小女孩比童年,使學生對小女孩的死感到遺憾、不滿。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為課文換一個結尾。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不失為培養兒童創新思維的有效策略。
五、培養假設思維
假設思維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課文內容以外而又與課文內容有一定聯系的假設性問題,讓學生獨創回答。如,教學《新型玻璃》,可以把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種類型的玻璃,通過自學掌握了每種玻璃的特點和功能,假如你現在是玻璃廠的推銷員,老師是購貨商,請你為自己的玻璃配上優美的廣告詞,向老師推銷,打動老師。同學們寫出了很多朗朗上口的打油詩。如,有的同學為防盜玻璃寫的廣告詞:防盜玻璃真可靠,銀行樓房不可少,小偷來了很難逃,你說可靠不可靠。老師利用推銷員這個契機,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參與訓練,學生樂于接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絞盡腦汁,力求寫出自己的滿意之作,學生寫作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過程。
六、運用游戲、活動訓練創新思維
游戲、活動一直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通過游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訓練創新思維。如分角色朗讀、演講比賽、小記者招待會等都是創新思維訓練的好形式。如《田忌賽馬》一文,文章只寫了每次賽馬的結果,對于賽馬的經過,讓學生開動腦筋,創造性思考,把當時賽馬情景生動地再現出來,并能聯系現在比賽不能服用興奮劑等一系列比賽規則,把課本劇《田忌賽馬》演成了現代社會的賽馬盛會,令學生捧腹大笑。在潛移默化中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另外,讓學生再排練第三次賽馬,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應營造無拘無束的空間,讓學生敢于大膽想象,并在此基礎上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充分挖掘潛藏在學生身上的創新資源,開啟學生的創新之門。
參考文獻:
[1]李晚晴.試論創新教育在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6(27).
[2]陳曉燕.改革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思維[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