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義
為期三天的白銀區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優質課競賽于5月9日落下了帷幕。本次優質課競賽共有19位教師參加,參賽內容涉及四個年級的六個課題,從總體上看,各參賽學校和參賽教師都非常重視,基本上能體現各參賽學校的教研教改方向和成效,我作為本次優質課競賽的評委之一,談一下自己的思考與體會。
一、什么是高效課堂
所謂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堂課上把所教內容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避免課內損失課外補的現象。但在教師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種觀點認為,不管白貓還是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只要在一堂課上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所學內容就是高效,因此,采用滿堂灌的方法或一問一答式的方法,總之就是教師按設計好的方案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大部分學生只是聽眾或看客,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實踐,只是被動地接受,長此以往,培養不出具有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和合作交流品質的創新型人才。但他們認為這樣做課堂容量大,學生練習的多,學生掌握的知識牢固扎實,教學質量明顯,而我認為,這種做法是鼠目寸光,只考慮眼前利益,沒有從學生終身發展考慮。另一種觀念認為,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人,每堂課應該通過學生課前預習,獨立思考,找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上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小組內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匯報給老師,由師生合作共同解決。這種觀念顯然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是一種理想的教學理念,如果長期堅持下去,肯定能培養出具有好的學習習慣,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敢于質疑、善于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的創新型人才。
二、如何做到高效
首先要對合作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增加認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程度,促進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有助于培養對他人和自己的了解,使學生學會學習。但合作學習不是數學學習的萬能良方,它會產生不準確甚至錯誤的認識、會產生消極的感受,在學習過程中會使學困生對精英學生產生依賴,有時會更浪費時間,所以不能用它來代替傳統的全班教學。應該注意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對各個年級是不等同的,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也是相互依存的,“合坐”也不等于合作。合作之前應有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有效的組織,要關注小組之間的質疑,要重視對結果的交流,要培養學生小聲說話、善于傾聽的習慣。合作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之上,合作前要給學生留足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其形成各自的初步認識后,再去發表見解,闡述對問題的看法。這樣,困惑者可以釋疑解惑,一知半解者可以借以完善,獨到見解者可以再接再厲,還可以由于氣氛的活躍與熱烈,學生觸及聯想,萌發靈感,迸發創新的火花。教學中,教師應全面而綜合地從教學內容、要求、對象等各因素進行考慮,引導學生用恰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以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因此,我認為,數學教學應按“學生課前預習提出質疑—小組內合作討論交流問題—小組匯報交流結果—教師引導點撥達成共識—練習深化拓展提高”的學習過程。這一過程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只要按這樣的過程提前預設好,在課堂中靈活落實好,加上客觀公正的小組評價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教學就肯定是高效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落實好這一過程,需要做好以下幾點:1.做好小組建設工作。本人建議以四人為一小組,按好、中、弱的結構編號建立,1號為弱同學,2、3號為中同學,4號為好同學,選好小組長,分工要明確,要有小組名稱和口號。2.小組評價要到位。本人建議4號同學回答對問題,得4分;3號同學回答對問題,得3分;2號同學回答對問題,得2分;1號同學回答對問題,得1分;為了便于積分,每位老師可以采用不同的記分牌(記分牌分為1、2、3、4)。每節下課評選出優勝小組,每月評選一次優勝小組在學校層面進行獎勵。3.教師要設計好導學案。設計導學案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要在最后設計本節新知——你是通過怎樣的學習方法獲得的(如列舉法、實驗法、轉化法等),目的是要教給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數學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內容是確定教學形式的依據,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偏離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教學形式,再熱鬧也是不可取的,也不能認為是一節好課。數學課還是要緊緊圍繞數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指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問題解決等思維、實踐活動。遇到學生偏離數學思維軌道的現象,教師如何評價和應對學生的回答,發揮好指導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評價具有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如果評價不當,便會向學生傳遞錯誤的信息,將活動引向歧路,甚至出現教師無法控制的窘境。這種非數學活動傾向偏離了數學教學目標,只是被動、消極地適應學生的需要,影響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應有發展。
總之,只要我們有“教學生六年,想學生一生”,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的大教育觀,我相信以這次優質課競賽為新的起點,踐行群眾路線,進一步轉變觀念,不斷探索,大膽實踐,一定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高效課堂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