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岸 黃通
(成都中醫藥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成都 611137)
成都市溫江區高校網球運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①
孫宇岸 黃通
(成都中醫藥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成都 611137)
網球運動在高校中正逐步推廣普及,也逐漸被高校大學生們接受和熱愛。該文以成都市溫江區高校網球運動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為題,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溫江區高校網球運動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并對其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及對策。
溫江區 高校 網球運動 發展現狀 對策
網球運動被稱為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它是高雅的運動,它具備較高娛樂性、觀賞性,及健身價值。隨著近年來我國職業網球運動員在世界賽場上的優異表現,所掀起的這股網球熱潮在全國范圍內持續蔓延,網球運動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在許多城市和地區成為普通百姓鍛煉身體的主要方式之一。與此同時,它以獨特的自身魅力在高校中造就了人數眾多的網球愛好者,我國的高校網球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至2016年全國已有32所高校對網球高水平運動員進行招生,這與“國球”乒乓球的33所招生高校幾乎持平。而該文所研究的成都市溫江區,作為成都市最大的“大學城”所在地,其對成都市高校網球的發展具有較強代表性。同時,該文也希望通過對成都市溫江區高校網球運動的發展現狀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找出其發展的困境和不足,舉一反三,為成都市高校網球運動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成都市溫江區各高校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了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校、成都師范學院、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5所高校非體育專業4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該選題采用文獻資料法,通過成都體育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以及成都師范大學圖書館和ITF官方網站(http://www. itftennis.com/home.aspx)等相關網站,檢索并查閱高校網球相關研究和文獻。
1.2.2 問卷調查法
隨機抽取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校、成都師范學院、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的非體育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400份問卷,其中男生186人,女生214人。如表1所示,收回有效問卷388份,有效回收率97%。
1.2.3 數理統計法
通過Excel軟件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與分析,整理得出相關有效信息。

表1 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

表2 388名溫江區高校學生對網球運動的認知數(n=388)

表3 194名溫江區高校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狀況分類統計表(n=388)

表4 性別比例(n=170)

表5 學生每月網球消費情況統計表(n=170)

表6 溫江區高校的場地情況
2.1 溫江區高校網球運動現狀分析
近年來網球運動在我國內迅速發展,成都市溫江區各高校也積極開展課程及發展網球教學,溫江區所含的5所高校均開設有網球課程,其中成都中醫藥大學體育學院及成都教育學院開設了網球專業課程,而西南財經大學建有“網球高水平運動隊”,網球課程在成都市溫江區高校的開展率為100%。
2.1.1 學生對網球運動的認知情況
依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對388名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進行整理分析,整理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在網球運動持續熱潮的情況下,隨著媒體的宣傳及學校網球課程的普及,現在的大學生對網球運動的認知也在不斷的提升。從調查情況來看,成都市溫江區各高校絕大多數學生對網球運動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這對高校網球運動的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2.1.2 課外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人數統計
從表3可以看出,雖然溫江區各高校均已開展網球課程,但依舊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并未參與過網球運動,一方面說明網球課程在相關高校中的受眾有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網球運動的普及程度差強人意。
2.1.3 參與網球運動學生的性別統計
依據調查結果在有效問卷的388份問卷調查中有170名同學參與過網球運動,其中男生有140人,占82.3%,女生有30人,占17.7% (表4),從比例上來看,高校當中男生參與網球運動的人數遠多于女生。

表7 影響大學生參加網球運動的因素分析(n=388)
2.1.4 高校學生參與網球運動學生的消費情況
根據表5可以看出,在參與網球運動的學生當中,基本符合高校學生體育鍛煉消費水平,其中每月低于100元的“小額”消費人數占比最多 。
2.1.5 溫江區高校網球運動場地設施情況
從表6可知,高校內網球設施中場地數量和學生數量的比例差距較大,只有2個學校擁有超過6片場地,而據了解,場地的使用及安排一般情況下優先滿足課堂教學,并且絕大多數學校的網球場地都是室外球場,學生的上課及日常網球鍛煉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
2.2 溫江區高校網球運動的影響因素分析
從表7可以看出,在人民生活水平及經濟條件不斷提升的大環境下,加之每個高校對學生校內體育場館的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優惠政策”,經濟問題已不再是影響高校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主要因素。同時,隨著高校對網球運動的不斷重視,各高校近年來都對網球教師進行了一定的引進及補充,加之高校體育教師不斷的自我提升,師資力量不足這塊高校網球運動發展曾經的“絆腳石”也基本被移除。但從調查中還是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對高校網球課程的教學效果還是有一定的意見,這從該次調查中及筆者自身的教學過程中也能有所體會。因為傳統的高校網球教學受到教學學時、教學場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容易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可能動作很漂亮,但不能形成“對打”或“回合”,導致學生離開課堂后難以保持相對穩定的網球技術,直接影響了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積極性和持續性。
調查結果也顯示,目前影響高校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最主要因素分別為場地設施的不足及高校網球文化氛圍的缺失。從前文的表6已經可以看出,成都市溫江區各高校均已建設相應的網球場地及相關設施,但從數量上及規格上還是難以滿足普通學生的需求,特別是“風雨球場”的嚴重不足,如果遇到雨雪天氣,勢必會讓本就寥寥可數的網球場成為擺設。另一方面,我國的網球運動近年來發展迅猛,雖然各高校都在積極地引入網球運動,開展網球課程,但各個高校對網球運動的態度和定位還是有所差異。部分高校網球氛圍較好,成立了網球俱樂部,并且定期組織一些校內外的網球活動及比賽,進行一些宣傳的同時,也傳播了網球知識,能吸引學生的持續參與。而有些高校的網球運動的開展僅僅限于選修課、公共體育課的范疇,沒能形成良性的校園網球文化氛圍。但不可否認,對于絕大多數普通高校而言,網球運動依舊是屬于新興體育項目,很多學生也都是從大學才開始第一次接觸網球,所以網球運動在高校中還是缺乏像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那樣龐大的群眾基礎及濃厚的文化氛圍。
3.1 進一步加強網球場館的建設和利用
從前文的調查研究和影響因素分析中已經可以看出成都市溫江區各高校網球場地不足的事實,及其帶來的對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負面影響。高校體育設施、體育場地的建設應充分考慮學生體育鍛煉的現實需求,并進一步加強場地管理和運營的合理性,實現有限場地的合理利用。
3.2 結合“大學城”優勢,創建高校網球文化圈層
成都市溫江區作為成都地區最大的“大學城”所在地,各高校在網球運動的發展中應充分利用這一“天然”優勢,將網球場地、網球人群、網球教師等相關資源通過“俱樂部活動”“教學交流”、網球賽事等方式進行合理串聯,建立屬于溫江區高校的網球文化圈層,實現資源互補、共同發展。
3.3 合理進行教學改革及創新
如前文所述,目前普通高校大學生的網球課程還是相對單一、相對傳統,學生也很難通過十幾堂課的學習就掌握獨立進行網球運動的能力。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合理的將一些先進的、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引入到高校網球課程當中,例如常見的“快易網球”、軟式網球等,這些教學模式已經得到證實可以讓初學者在快速“入門”的同時,還具備一定的“實戰能力”,有利于學生在課后獨立進行網球鍛煉
3.4 加強政策導向,提高宣傳力度
由于在高校中網球運動發展的基礎較其他很多運動而言相對薄弱,對于成都市溫江區各高校而言,不能夠將網球運動的開展局限于課堂教學,要注重高校俱樂部或學生社團的協同發展,并通過進一步的政策導向及合理宣傳,徹底摘掉網球運動在學生心目中“貴族運動的帽子”,讓學生更輕松愉快地參與到網球運動當中。
[1]朱海波.福州市高校網球運動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2):187-189.
[2]姜一春.四川高校大學生網球運動發展現狀的研究[J].科教文匯旬刊,2012(5):137.
[3]韓超.大學城高校網球課教學現狀思考及啟示[J].山西體育科技,2009(1):57-58.
[4]馮贛梅.論網球運動與健康[J].今日南國旬刊,2009(12):186.
[5]張曉曦.淺談網球運動在高校發展中的現狀[J].考試周刊,2009 (29):154-155.
[6]孫志鵬,王小云.高校網球教學場地建設探討[J].運動,2009 (12):138-140.
G845
A
2095-2813(2017)05(b)-0089-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089
孫宇岸(1987—),男,漢,四川成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