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翁建榮
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經驗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翁建榮
浙江特色小鎮以創新的理念內涵,努力探索未來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促進浙江經濟向現代化發展,呈現出產業結構優化、建設質量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的良好發展態勢
特色小鎮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支撐浙江長遠發展的七大新興產業,兼顧歷史經典產業,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以產業為核心,融入文化、旅游和一定的社區功能,集成高端要素,通過市場化運作,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它不是傳統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與產業園區相比,浙江特色小鎮的產業從“低小散”升級為“高精尖”,功能從“大車間”轉型為“新社區”,環境從“臟亂差”脫胎為“綠凈美”,人員從“工農軍”為主變成“新四軍”為主。浙江特色小鎮以創新的理念內涵,努力探索未來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促進浙江經濟向現代化發展。如夢想小鎮,兩年來集聚了7000多名年輕人在此創業,創立了900多個項目,吸引了300多家風投和基金公司,與信息經濟有關的各種奇思妙想正在這里由創意變成產業。
致力于產業高端,明確特色小鎮需要鎖定七大新興產業或者十大歷史經典產業,主攻最有基礎和優勢的特色產業,緊扣產業升級趨勢,培育行業“單打冠軍”。即便是主攻同一產業,也要差異化發展。如同樣是信息經濟特色小鎮,云棲小鎮主攻云計算、大數據,夢想小鎮主攻互聯網創業,跨貿小鎮主攻跨境電子商務。
致力于業態創新,要求特色小鎮圍繞特色產業,聚合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實現四大功能的有機融合與三次產業的交融發展。如嘉善的巧克力甜蜜小鎮,圍繞巧克力的生產,融入了工業旅游、定制體驗、婚慶產業、花海種養等業態,2016年小鎮實現服務業營業收入4.9億元,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000萬元,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
致力于生態發展,把特色小鎮布局在城鄉結合部,規劃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以生態保護為底線,以建成3A-5A景區為標準,根據產業特色、地形特點、歷史文化,打造獨特的建設風格、人文氣息,做強美麗經濟。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通過“三改一拆”、騰籠換鳥,建成了具有古典園林風格的金融小鎮。2016年小鎮集聚金融機構1090家,管理規模超過6000億元,實現稅收10.77億元。
第一,提高政策供給的有效性,設置有獎有罰的扶持政策,向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創建對象兌現扶持政策,對連續兩年不完成的加倍倒扣用地指標。第二,優化政策供給的針對性,設計了多干多得利、期權式獎勵的扶持政策。用地根據年度實際新用建設用地獎勵,財政按照年度新增稅收給予獎勵,政策兌現從事先直接給予變為事后結算,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應。第三,發揮政策供給的示范性,浙江擇優公布了10個省級示范特色小鎮,給予土地、產業基金設立等方面的傾斜支持。第四,強化政策供給的帶動性,設置了寬進嚴定、動態培育的創建路徑。浙江不搞區域平衡、產業平衡、數量限制,以是否符合特色小鎮的內涵要求、建設目標作為唯一標準,擇優分批公布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和培育名單,對于年度考核不達標的特色小鎮則實施退出機制。通過正向激勵和倒逼發展機制的緊密結合,浙江特色小鎮充滿了活力和朝氣。

浙江堅持政策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創新建設模式、管理方式、服務手段,初步形成了市場為主的特色小鎮運作機制。一是鼓勵建設主體多元化,以開放的理念歡迎各類主體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如國企、民企、外企、高校、行業領軍人物等。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士就是云棲小鎮的靈魂人物,浙江大學也建設了一個西湖紫金眾創小鎮。二是建設資金來源多樣化,鼓勵各類資金投入到特色小鎮,民間資本成為小鎮建設的主力軍,國家也設立了特色小鎮專項。三是做到過程管理動態化,創新設計了特色小鎮統計監測制度,采取一季一通報、一季一現場會、一季一“鎮長論壇”、一年一考核、不定期約談等方式,以成績說話,動態淘汰低速、低效、低質發展的特色小鎮。四是提供服務力求精準化,建立省領導聯系制度以快速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要求各部門做好“店小二”以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允許國家、省以及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試點在特色小鎮先行先試。
作為特色小鎮的原創地,浙江省珍惜取得的豐碩成果,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力,確保特色小鎮健康可持續發展。第一,突出質量,打造高品質的特色小鎮。一是嚴把規范關,強化規劃指導。二是嚴把進口關,優中選優,重點選擇大企業、大集團、央企、浙商、高新技術企業參與的特色小鎮。三是嚴把考核關,淘汰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特色小鎮,警告建設質量一般的特色小鎮,強調高質量的建設導向。第二,彰顯特色,建設個性化的特色小鎮。一是指導特色小鎮形象設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二是指導小鎮集聚產業特色,成為行業“單打冠軍”。三是指導小鎮形成獨特的風格,做亮生態特色、人文特色、建筑特色,推進業態、生態、文態、形態的融合。第三,聚焦高端,建設引領型的特色小鎮。一是積極推進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特色小鎮建設。二是以環境“綠凈美”為重點,加快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改善。三是要以“高精尖”為重點,大力引進高端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第四是強化創新,創建活力的特色小鎮。一是大力推進特色小鎮的節能節水,提高環境標準。二是充分發揮科技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三是以特色小鎮的理念和方法,指導有需求的開發區、工業園區轉型升級。
當前,浙江特色小鎮正蓬勃發展,呈現出產業結構優化、建設質量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的良好發展態勢。2016年,78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其中有4個特色小鎮超過了25億元,集聚了創業創新人才12566人、企業27539家,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668億元,申請專利12927項。浙江特色小鎮正逐漸成為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動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