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學術委副主任、研究員
“互聯網+”:浙商轉型升級路向
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學術委副主任、研究員

浙商企業將進入一個“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的新階段。而分化的焦點,將集中在對“互聯網+”的態度上
互聯網技術及其應用,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廣泛、深刻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從供給側來看,不論是農業、制造業還是服務業,都出現了“互聯網+”的新業態;從需求側來看,互聯網釋放了巨大的消費潛能,人們的消費方式發生重大轉變。互聯網應用的這種泛在性和顛覆性特征,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次相對公平的重大發展機遇,落后國家和地區有望藉此實現大步追趕甚至是換道超越。正因為如此,各國紛紛把互聯網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抓手和重振經濟活力的出路。對于微觀層面的浙商企業而言,只有順勢應時,才會大有作為。
“互聯網+”順應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數字化”“生態化”和“人文化”,是人類進入新世紀以來最明顯的三大趨勢。“數字化”使得人類所有的實體性活動,均以數據的形式“被記錄”下來,并經過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開發,精準地掌控、預測和優化新一輪活動過程,從而達成人類社會的高效發展。“生態化”是在高效發展的同時,使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達到最高水平,顯著減少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達成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文化”則是在經濟發展、生態文明的同時,同步推進全社會的人文進步,達成人類社會包容性的人本發展。其中數據網絡技術的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是一切高水平現代化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
“互聯網+”是我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選擇。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和環境后果的不斷顯現,我國以往粗放型的高速增長也隨之告一段落,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數據顯示,我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2007年的18.5%,降至2016年的6%;而2016年電信業務總量、業務收入分別增長53%和5.1%(資費水平下降所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增長15%,互聯網行業收入增長超40%。在傳統動能不斷衰減的嚴峻態勢下,要實現中國經濟的“穩中求進”,必須切實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步伐。中國政府先后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以及“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兩個行動計劃,明確將“互聯網+”提升至國家戰略,并將重在互聯網應用的一、二、三產業,以及包括智能制造在內的傳統制造業升級,都涵蓋在“新經濟”的范疇之內。
“互聯網+”是浙江再創經濟新優勢的重大抓手。浙江是全國經濟的排頭兵,最先感受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沖擊及影響。在傳統產業面臨成本高企、市場擠壓和產能過剩的巨大壓力下,浙江打出了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其中明確要求加快發展以信息經濟為首的八大萬億產業。2016年,浙江省GDP同比增長7.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長了13.6%。杭州市更是交出了GDP同比增長9.5%的漂亮答卷:信息經濟增加值增長22.8%,占GDP的24.3%,其中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產業分別增長45.1%、45.2%和35.0%,云計算與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分別增長28.2%和28.8%,轉型升級找準了方向,見到了曙光。
“互聯網+”是浙商企業分化改組的焦點所在。當前,不論是發展客觀規律的內在要求,還是政府政策環境的外在引導,互聯網融入傳統各行各業的大勢已然形成。就整體而言,大多數浙商企業能本著與時俱進的要求,響應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號召,積極擁抱互聯網,將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在產品和企業的全生命周期中加以推廣應用,已嘗到了甜頭,新動力開始顯現,“錢景”不可限量。但也有少數浙商企業,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沖擊不知所措,甚至對互聯網抱有抵觸、排斥情緒,仍固執于以往發展的老路。現在看得越來越清楚了,浙商企業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將進入一個“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的新階段。而分化的焦點,將集中在對“互聯網+”的態度,以及相關路徑、突破口和工作重點的把握和踐行上。阿里巴巴和海康威視等企業作為浙江發展信息經濟的平臺型和雁首式企業,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大量中小微企業,將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強;而那些固步自封、拒絕變革的企業,將很快會被時代所淘汰,其資產將被市場重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