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居民收入增長的多維度評析
浙江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當下居民人均收入增長回落或尚在可承受范圍內;中國經濟的用工需求與勞動供給以及工資增長之間的低水平均衡正在形成
居民人均收入增長回落這兩年持續增大。2015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0.6個百分點,2016年進一步比2015年回落1.1個百分點。令人慶幸的是,2016年人均收入增長仍快于人均GDP增長,尚未改變自2011年以來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上升趨勢。就此而言,當下居民人均收入增長回落或尚在可承受范圍內。
全社會就業需求降低是收入增長回落的一個直接原因。2016年城鎮就業一如既往1000余萬人,變化不大;農民工僅比上年增長1.5%,雖比上年有所回升,但比2014年回落0.4個百分點,比2011年回落多達2.9個百分點。用工增長的放慢,也是導致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放慢的一個直接原因,2016年農民工工資增長6.6%,比上年回落0.6個百分點。
不過,2016年農民工總量增長仍比2015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經濟以大量使用農民工為特點的增長格局并未有根本性的改變,進一步可有若干積極判斷。一是意味著農民工增長回落或已先行到達底部,從而出現微微回升,而這在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格局下,或將意味著工資增長的回升;二是意味著持續數年上漲的工資水平對農村居民具有相對較強吸引力,從而既導致外出農民工在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下的增加,亦導致工資增長的回落;三是意味著中國經濟因服務業增長相對較快導致GDP增長對就業促進尚未有較大弱化,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仍將促使農民工總量增長0.2個百分點以上。
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增長開始快于居民收入增長,說明2011年以來相對較快的居民收入增長并未損害經濟長期增長,一些人士對此的擔心是多余的。綜合國家統計局數據分析,按2010年價格,2016年全國勞動生產率達到82662元,比2015年提高7.4%,比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高1.1個百分點,當然這尚待國家統計局確認。這扭轉了2011年以來全國勞動生產率提高持續低于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的趨勢,這是2016年給我們的一個好消息。
企業生產經營并未因近年居民收入增長相對加快而形成長期損害。2011年農民工工資增長21.1%,當年企業利潤增長從上年的53.6%回落至15.7%。2011年以來居民收入增長相對加快,是對長期國民經濟分配失衡的一種糾正。盡管這給企業帶來困難,但為中國發展長遠計,我們應該為之鼓與呼。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比上年增長8.5%,多項財務數據明顯好轉,表明經過持續不懈的多層面努力和優化,企業正在形成與工資持續提高相適應的生產經營格局。
消費增長持續回落,這是居民收入增長回落的必然。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2009年達到最高的16.2%,隨后因GDP增長回落而持續回落。2016年,消費增長近6年首次跌入個位數,比2011年回落6.6個百分點,比2015年回落1.0個百分點。總體而言,消費增長與收入增長保持著大致同步的回落態勢,在眾多經濟數據中屬表現較好。
外出農民工增長持續兩年僅略高于零增長。外出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六成多,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因此外出農民工增長回落,或可看作是東南沿海地區用工需求的回落。不過2016年外出農民工仍比上年增長0.3%,僅比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這里既有東南沿海因經濟放慢及轉型升級對外出農民工需求增長的下降,也有工資持續提高降低了用人需求,不過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以及服務業加快發展,或將仍有利于外出農民工工資的提高。
收入增長放慢意味著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迅猛上升正在告一段落。這里比較突出的是2009年至2014年,全國農民工平均工資年均名義增長高達15.1%,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苦不堪言。而2014年至2016年,全國農民工平均工資年均名義增長回落至6.9%,這對一些企業無疑是利好。
中國經濟的用工需求,與勞動供給以及工資增長之間的低水平均衡正在形成。一方面經濟增長放慢導致用工需求增長減少,導致收入增長放慢,并致消費增長放慢,從而進一步導致經濟增長放慢;另一方面當工資增長放慢時,企業成本上升相應放慢,利潤增長上升,促進企業優化預期、增大投資,進而形成推動經濟增長的一股力量。如此兩股相向的力量將在一個新的較低水平上形成新的均衡,從而弱化經濟下行壓力,增強經濟增長推力,有利經濟穩步健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