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華,閆慧敏,王鳳,徐殿紅譚洪東,李玲
(1.濱州醫學院,山東濱州256603;2.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濱州256603)
縮唇腹式呼吸對社區COPD穩定期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
王慶華1,閆慧敏1,王鳳2,徐殿紅2譚洪東2,李玲2
(1.濱州醫學院,山東濱州256603;2.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濱州256603)
目的探討縮唇腹式呼吸對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穩定期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某三級甲等醫院呼吸病區病情穩定后出院的138例COPD老年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6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呼吸功能訓練指導,觀察組進行縮唇腹式呼吸訓練,訓練時間為8 w,觀察兩組患者出院時、訓練8 w后呼吸功能變化。結果觀察組患者8 w后用力呼氣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肺活量(FEVl)、FEVl/FVC和6分鐘步行測定值、呼吸頻率等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縮唇腹式呼吸能有效改善COPD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穩定病情,減少急性發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縮唇腹式呼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老年患者;呼吸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肺功能檢查出現氣流受限且不能完全可逆為特征的慢性疾病,呈進行性發展,是導致慢性呼吸衰竭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最常見的病因[1]。COPD引起肺功能進行性減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縮唇腹式呼吸可以增加患者呼吸運動的力量和效率,調動通氣潛力,減輕呼吸困難癥狀,提高活動耐力。本課題組指導社區COPD穩定期老年患者進行縮唇腹式呼吸訓練,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6年10—11月在濱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呼吸病區住院治療,病情穩定出院的某社區COPD老年患者138例,符合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出院時均處于COPD穩定期。排除標準:(1)COPD急性期患者;(2)合并肺心病、糖尿病、高血壓、其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3)無法堅持訓練或自行停止訓練者。采取自愿原則,經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9例)。觀察組:男35例,女34例;年齡60~79歲,平均(65.8±7.8)歲;病程3~28年,平均(18.5± 6.5)年。對照組:男36例,女33例;年齡61~81歲,平均(66.2±7.9)歲;病程3~27年,平均(19.2±7.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和呼吸指導,包括深呼吸鍛煉、按時吃藥、預防感冒、定期復查和出門采取防護措施等。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常規健康教育的同時進行縮唇腹式呼吸訓練,由護士加以指導,訓練前和訓練8 w后檢測患者呼吸功能。(1)縮唇呼吸:指導患者閉口經鼻吸氣3 s,然后縮唇(吹口哨樣)緩慢呼氣6 s,同時收縮腹部,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縮唇程度與呼氣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 cm處、與口唇等高的蠟燭火焰隨氣流傾斜,又不至熄滅為宜。(2)腹式呼吸:患者取半臥位,兩手分別放于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緩慢吸氣3 s,使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用手能感覺到腹部向上抬起;經口呼氣6 s,腹肌收縮,膈肌隨腹腔內壓增加而上抬,推動肺內氣體排出,用手能感到腹部下凹。每次訓練15~20min,每日兩次,8 w后兩組患者來院復查呼吸功能。
1.3 觀察指標
(1)肺功能測定:測定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及其占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和肺活量變化;(2)6分鐘步行測定(6MWT)和呼吸頻率監測:按照美國胸科協會(ATS)制定的《6分鐘步行指南》進行測試[3]。首先在平坦的地面上標出50m的距離,讓受試者在標記距離內以最快速度往返步行,記錄6分鐘步行的距離,測定6MWT,1級:<300.0m;2級:300.0~374.9m;3級:375.0~449.9m;4級:≥450.0m。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FEV1(L)FEV1/FVC(%)FVC(L)出院時出院8w后出院時出院8w后出院時出院8w后觀察組對照組1.58±0.49 1.62±0.41 2.16±0.83* 1.91±0.79 61.72±4.19 62.07±4.62 89.63±5.76* 84.51±6.17 2.56±0.54 2.61±0.78 2.41±0.38* 2.26±0.67
2.2 兩組患者6MWT和呼吸頻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6MWT和呼吸頻率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6MWT和呼吸頻率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6MWT(m)呼吸頻率(次/分)出院時出院8w后出院時出院8w后觀察組對照組276.17±16.25 282.24±17.42 368.17±11.25* 313.45±14.76 21.16±4.35 21.32±4.51 14.28±3.71* 17.65±4.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續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不可逆性疾病,氣流受限進行性加重,與氣道和肺臟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關,急性加重和并發癥影響該病嚴重程度與預后[4]。縮唇腹式呼吸訓練能有效增加患者氣道壓力,減輕由于胸膜腔壓力突然增加導致的壓力平衡點向中心轉移,有助于延遲氣道閉合,促進胸腔內氣體呼出,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大部分COPD老年患者除了急性發作時來醫院就診外,多數時間在社區生活,因此對出院后在社區生活的穩定期COPD老年患者實施縮唇腹式呼吸訓練非常必要。
3.1 縮唇腹式呼吸能顯著改善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
表1顯示,觀察組患者出院8 w后,FEVl、FEVl/FVC和FV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縮唇腹式呼吸能有效改善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增強膈肌、腹肌、胸部肌肉活動,通過延長患者呼氣時間、減緩呼氣速度,提高氣道內壓,避免外周氣壓過高導致肺泡塌陷。縮唇腹式呼吸協調各種呼吸肌在呼吸運動中的活動,通過縮唇形成2~5 cmH2O的微弱阻力,延緩氣道塌陷和狹窄,吸氣與呼氣時間被延長,使患者氣量及肺泡換氣量增加的同時,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有利于肺內氣體充分排出,改善肺功能[5];使老年患者膈肌活動度及功能明顯增強,肺泡充分膨脹,氣體交換量增加,通氣功能得到顯著改善。
3.2 縮唇腹式呼吸能顯著提高COPD老年患者6MWT和減慢呼吸頻率
表2顯示,兩組患者出院時,6MWT值和呼吸頻率無顯著性差異,出院8 w后,呼吸頻率均下降,觀察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6MWT較出院時均有所增加,觀察組8 w后6MWT值較對照組平均增加54.72m(P<0.05)。6MWT可以反映COPD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COPD老年患者穩定期主要表現為呼吸淺快,由于呼吸疲勞導致的胸腔矛盾呼吸,這些異常的呼吸模式進一步降低其通氣效率。縮唇腹式呼吸可改善COPD老年患者的呼吸模式,提高呼吸效率[6]。COPD患者需增加呼吸頻率來代償呼吸困難,其代償多依賴輔助呼吸肌參與,即胸式呼吸,而胸式呼吸的有效性低于腹式呼吸,因此患者易疲勞。
指導COPD穩定期老年患者進行縮唇腹式呼吸,可以加強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7],改善呼吸功能,減少急性發作,減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何惠菊,徐艷群,梅麗,等.縮唇腹式呼吸訓練對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基礎醫學論壇,2012,16(3):330-331.
[2]王苗,劉化俠.呼吸訓練在非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現狀及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1):1030-1032.
[3]劉海霞,陳玉蘭.腹式呼吸結合生物反饋訓練對哮喘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7):629-630.
[4]朱麗萍,彭麗芳.呼吸鍛煉對COPD穩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醫學雜志,2015,19(18):20-21.
[5]施春娜,丁群力,丁云,等.氣球吹擺法肺功能鍛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6):521-523.
[6]楊秋平.氣球吹擺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7):36-37.
[7]吳長蓉.縮唇腹式呼吸結合呼吸體操對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雜志,2016,33(10):2025-2027.
R563
B
1671-1246(2017)11-0151-02
注:本文系2015年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5WS050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