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董
摘 要: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迎來了新一輪挑戰和機遇,怎樣緊跟時代的步伐,發揮新媒體宣傳優勢,成為高校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文章從現實需要角度出發,分析了高校宣傳背景的大環境,就如何應對新形勢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高校;宣傳工作;探究
一、引言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的普及,人們對信息日益依賴,新媒體傳播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必須保障在新媒體平臺上能有一席之地,在新媒體土壤上開花結果。高校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首要陣地,如何指導、扶持高校新媒體成為黨和國家、各個高校決策者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在“大宣傳格局”“自媒體時代”結構構建上需切實加以改進和加強。
二、新媒體環境下加強高校宣傳的理論和現實依據
1.新媒體環境下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意義
高校思想宣傳是國家建設發展中重要一節,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宣傳的主要陣地,肩負著發揚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任務。進一步擴大高校思想宣傳覆蓋面,提高其廣度和深度,是中共中央的重要決策。高校思想宣傳工作的良好發展,關系到高校的整體建設水平的提高,也關系到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
除此之外,如何加強網絡監管和做好輿論導向引領成為擺在我們眼前的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意見》指出, 要根據高校的自身情況,提高門檻,嚴格篩選高校網絡宣傳思想工作者;要開展網絡思想教育活動,普及網絡規范常識;要設立一批高校實驗站點,在實踐的基礎上爭取做出成果,實現網絡宣傳貼近師生學習生活,集名校名師在線互動、在線教學為一體的網站;還要推進 “兩微平臺”建設,增加與在校學生的互動聯系,根據《意見》,制定出加強高校網絡引導綱領,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性任務,更加全面認真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在新形勢下務實地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努力向高水平的思想宣傳看齊。
2.新媒體環境下加強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緊迫性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占比達95.1%。”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互聯網移動端轉移。而高校是新思想、新技術最主要的集中地,互聯網的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一百。這就要求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必須牢牢抓好這一宣傳陣地,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構建新的格局,這已成為廣大新媒體工作者面臨的最緊迫、最重要的課題。
新媒體平臺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一旦出現虛假信息或有害信息,極容易對高校傳播生態造成惡劣影響。這些弊端給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帶來了挑戰,增加了輿情的不可控性。針對這個弊端,要加強新媒體平臺監管。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也要主動去學習微博、微信上的各種信息發布和信息管理技巧,以便更好地掌控輿論導向和占領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高地。
三、高校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的現實情況分析
微信和微博作為信息傳播的兩大平臺,高校在這兩個平臺上的建設正在逐步投入、快速發展,部分高校已經取得不錯成績。各大高校也紛紛意識到新媒體平臺建設的重要性,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各大高校微信公眾號總數增加至3萬個。我國首個微博群集是2013年由教育部組織創辦的教務系統官方聯盟微博,主要目的是構建教育系統新媒體宣傳上下協調、互聯互通和統一發聲的格局,探索出教育和宣傳齊心發力的新途徑。2014年10月成立“首都大學生新媒體聯盟”,該聯盟旨在通過合作和聯系增強高校新媒體社會影響力。在以后的新媒體探索中,這兩個標桿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板,為新媒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各大高校在近幾年來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通過創辦新媒體工作室或成立大學生新媒體社團,由這些由大學生組成的群體發揮主導作用。而且大部分學校的新媒體社團相較其他社團而言活躍度更高,學校的扶持幫助力度也更大。高校組建了一批專門負責運營新媒體和宣傳思想工作的工作機構和隊伍,根據各高校自身情況,制定出管營結合的模式,由黨委宣傳部牽頭成立專門負責校園新媒體的管控監督機構,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打造的宣傳思想網絡監督隊伍,通過不斷摸索和學習前人經驗,提高網絡管理水平。這些高校新媒體組織還通過樹立先進人物和深挖他們的典型事跡,在校園內宣傳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使得校園的輿論環境氛圍濃厚、積極向上,凝聚師生共識,共同打造和諧校園。騰訊公司還根據各大高校的公眾號月活躍人數,在騰訊微校上每月發布排行,各大高校的公眾號競爭非常激烈,這表明越來越多的高校正努力開展新媒體宣傳建設活動,使得大學生群體更加關注宣傳思想活動,表明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正向一個更開放、更普及、更輝煌的方向前進。
但是,高校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仍存在缺陷以及不足。通過對比發現,在宣傳過程中,高校所設置的內容板塊高度一致,其內容的設置也大多缺乏原創性,而是從主流媒體轉載或有固定模板,缺乏創意內容產品,這就直接導致媒體的影響力大大降低。在語言上采取說教的方式,部分高校延續紙媒時期新聞報紙的報道形式,而忽視了當代大學生獵奇和不愿接受“填鴨式”信息灌輸的心理,交互性不強,導致宣傳效果大大削弱。在招聘學生隊伍時,新媒體宣傳機構的隊伍專業性不夠強,很少考慮到其專業技能是否符合所要負責的工作,胡子眉毛一把抓。也很少能有機會學習先進的新媒體理念和管理運營技術,所以存在技術上的短板,只做表面功夫,運作效果不理想。許多微平臺設置的意義只是用來應對上級的檢查,沒有利用它來進行宣傳思想工作。更甚者,由于缺乏規范化的制度約束和充足的資源,其內容已經徹底停止更新。媒介的生態環境不平衡,由于新媒體技術的沖擊,一些傳統的校園媒體由于技術革新不到位,被淘汰的速度很快。而新媒體技術由于專業性較強,高校對這一技術的扶持一旦做得較少,就容易出現把握不好、掌控不了的情況。在傳統和新技術面前,認識不全面和沒有制定應對方案導致高校媒介生態環境不平衡。除此之外,新媒體在宣傳思想工作方面相較于服務和信息傳遞功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光是提高覆蓋率,但沒有充分調動師生關注微信、微博的積極性。
四、運用新媒體加強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改進意見和建議
(1)準確把握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發展方向,進一步加強校園新媒體消息發布平臺建設。一是合理利用新媒體,充分發揮它的優勢。我們要運用新媒體來加強固本工程建設,深化理論武裝,利用新媒體開展針對性的主題教育活動、網絡理論宣講和網上互動活動,牢牢把握住主旋律基調,用正面的聲音來發聲,不僅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凝聚人心,還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武裝師生的頭腦。二是宣傳思想工作者要遵守職業操守,堅持底線,把握住輿論導向,必須嚴格新媒體陣地管理。俗話說“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要想保持校園輿論生態良好發展,就必須嚴格篩選公眾的發聲者。高校要集中力量做好校園新媒體組織工作,在微博、微信公眾號這兩個流量大的平臺上,積極組建宣傳發表輿論吸引在校學生關注。刊載的內容應杜絕虛假消息,多發表正能量和身邊可供學生學習的榜樣人物事跡。與此同時,還要嚴格按照網絡輿論傳播準則,組建網絡監督小組,堅決禁止不法言論傳播。
(2)高校應利用現有資源進行推廣活動,提高高校新媒體宣傳的覆蓋率,通過地推或者海報等宣傳方式吸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其中。此外,還要收集在校新媒體的情況登記表,將在校新媒體的運營情況、人員組成、粉絲數量等情況掌握清楚,根據流量來分配資源。還可以構建一個鼓勵機制,激勵已經取得一定宣傳成效的在校新媒體組織,讓師生有激情參與到宣傳活動中。
(3)新媒體環境下需要主動做好相關工作,提高宣傳工作的可持續性和科學性。整合傳統媒體資源,將傳統媒體中能運用到新媒體的資源融入新媒體中,逐漸將工作重心由傳統媒體轉移到新媒體上,還要具備一定的全局觀,將宣傳思路連成一個整體,打造出一個全景式、全覆蓋的宣傳新格局。具體方面分為:一是要看到傳統媒體報道中的優點,提高數據思維水平,堅持以內容為主。在宣傳新媒體思想中,抓住深度報道中的“深”,不能流于表面,要寫出有思想、有深度的報道。二是要使傳統新聞網、微博、微信三個平臺相互協作,進行聯動、多渠道、多內容、多平臺的發布,打造出新媒體品牌項目。三是要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融合,同時實現內容獲取的及時性、個性化和交互性。
(4)加強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技術能力培訓。高校向外或向內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講座,鼓勵學生們相互交流學習。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向學生提供相應的設備和教室,在實踐學習中提高能力。在校新媒體工作者需要做到的是從寫作素養、新聞素養、邏輯素養等方面入手,通過各種渠道克服技術短板,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5)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所宣傳的思想內容要接地氣,主要是從在校師生普遍關心的問題著手,如從人文教育、精神文化、和諧穩定和利益訴求等方面入手,從而達到“共情”的宣傳效果。
五、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想要取得大的進展和突破,就不能忽視新媒體在宣傳方面的巨大能量。因此,高校要動員一切人力物力來開展新媒體宣傳思想工作,做到有條不紊,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參考文獻:
[1]林鑒軍,楊 琴.網絡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研究——以重慶大學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2]趙盛國.和諧校園中思想政治工作平臺的開發[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