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亦純
2016年眾安保險業績表現不佳,凈利潤同比下降近八成至937萬元,業內認為這或許與其投資收益減少、成本增加等因素有關,同時其產品結構也在發生微妙關系。
近期,眾安保險即將赴港上市的消息又一次引爆市場。據外媒報道,眾安保險計劃在未來數周內向港交所提交表格,申請在港上市,募集至少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資金。針對這一消息,《投資者報》記者向眾安保險方面求證,但并未獲得相關回復。
據了解,眾安保險成立于2013年,是中國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根據公開資料,眾安保險成立首個完整年度即實現盈利,但2016年公司業績表現不佳,凈利潤同比下降近八成至937萬元,業內認為這或許與其投資收益減少、成本增加等因素有關。
過去一年間,眾安保險發生了不少變化,調整了產品結構,逐步擺脫了對退運險的依賴,增加了健康險、意外險等短期人身險產品的比重。但其車險業務態勢仍不明朗,在商車費改的大環境下,互聯網車險該如何破局也成為需要關注的問題。
凈利潤下降近八成
作為阿里、騰訊及平安三強聯合設立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近年來的表現一直備受關注。從盈利方面看,眾安保險的表現十分不錯,在成立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就已實現盈利,到2016年公司已連續三年盈利,總利潤高達2億元。其保費收入近年來也一直在增長,截至2016年年末,眾安保險保費收入達34億元,同比上漲49%,遠超去年財險行業總體約10%的增速。
不過2016年,眾安保險的凈利潤卻顯著下滑。數據顯示,去年該公司凈利潤為937萬元,同比下降了近八成。業內人士據其年報分析稱,其凈利潤之所以出現斷崖式下滑,應該與公司投資方面的表現不佳有一定關系。去年眾安保險總投資收益為9261萬元,與2015年5億元的投資收益相差甚遠。
具體來看,2016年公司投資收益由信托產品利息收入、基金分紅收入、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等部分組成,過去一年間,這些收入同比都在上漲,但其“已實現收益”一欄卻出現了約0.46億元的虧損,而這一數值在2015年還是4.4億元的正收益。業內判斷,去年公司可能在基金投資、債券投資或者股票投資等方面出現較大的虧損。
此外,前期技術投入及業務擴張等因素也導致了公司成本增加。數據顯示,2016年公司營業支出達34億元,同比上漲39%,而這一增長主要源于賠付支出、手續費及傭金支出、業務及管理費支出等的增加。其中,業務及管理支出增速明顯,同比上漲88%,達17億元,據悉這筆支出很可能包括了眾安保險的技術投入費用。雖然眾安保險是一家保險公司,但其在互聯網技術上的投入卻毫不手軟,此前公司CEO陳勁曾對媒體表示,公司有近一半都是技術人員。
逐步擺脫貨運險依賴
過去一年里,眾安保險在產品結構上做出很大調整,也出現了退運險、家財險收入下降,健康險、意外傷害險等短期人身險險種收入大幅增長的態勢。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雖然退運險仍是公司2016年保險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已經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數據顯示,去年眾安保險退運險保費收入達12億元,同比下降約8%。另一個數據變化更為顯著,2016年退運險占公司總保險業務收入的比例為35%,而這一比例在2015年高達57%。由此看來,眾安保險已經逐漸降低了其對于主力險種——退運險的依賴。
與退運險比重下降相反,健康險、意外傷害險等險種的保費收入則在2016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數據顯示,去年眾安保險的健康險、意外傷害險的收入分別為2億元、10億元,同比分別上漲14倍、2.5倍。
記者從眾安保險官網了解到,目前其在售的健康險產品主要包括之前刷屏的“網紅險”尊享e生醫療險、尊享e生全保通等多款產品。以尊享e生醫療險為例,客戶消費數百元即可獲得上百萬的保額,性價比非常高。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過去一年間眾安保險的健康險保費收入會出現大幅飆升。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即使同比上漲14倍,健康險相對于眾安保險的整體保費收入來說,貢獻還是比較小的。但據業內分析,未來幾年健康險將受惠于政策紅利等因素,繼續保持高位增長,屆時眾安保險的健康險業務或將從中受益。
總體來看,目前眾安保險的產品結構已經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退運險比例在下降,而意外傷害險等產品則正為公司帶來更大量級的保費收入。數據顯示,2016年,眾安意外傷害險收入占總保險業務收入的比例已達到29%,同比上漲16個百分點,雖然與貨運險還有幾個百分點的差距,但其貢獻已經不容小覷。
車險未見起色
2016年也是眾安保險正式介入車險領域的第一個完整年度。早在2015年年中,眾安保險就拿到了車險牌照,獲準在黑龍江、山東、廣西等6個地區經營車險業務。但奇怪的是,公司2016年年報并未披露車險業務相關數據。本報記者曾就這一疑問詢問過眾安保險方面,但最終也未獲得詳細數據。
實際上,自車險牌照批復至今,眾安保險在車險業務上的動作并不小,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與平安保險聯合推出了“保骉車險”。這是一款主要基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線上運營及眾安服務互聯網生態等,在車險定價、服務及產品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升級的車險產品,也是最早的“互聯網+車險”產品。但目前來看,其效果卻并不顯著,所謂的互聯網車險似乎還未得到用戶的認可。
據悉,今年上半年,保監會又批復了眾安保險在北京、廣東等12省市的車險條款和費率,加上此前批復的“五省一市”,該公司已開通了18個省市地區的車險業務,占全國車險保費市場66 %的區域,或許眾安保險前期在車險領域的研發投入有望隨著車險經營地區的增加而顯現出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