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海


【摘要】目的 分析穩心顆粒對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預后的改善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添加穩心顆粒,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以及兩組24 h心率變異時閾值(24 hHRV)。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24 hHRV指標結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穩心顆粒治療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的效果顯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穩心顆粒;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預后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2.0.02
心臟神經官能癥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屬于神經癥的特殊類型,臨床癥狀比較反復且多變,主要以主管感覺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表現[1]。在本次的研究中以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為例,分析穩心顆粒對患者預后的改善作用,現將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入院后均經心臟X線、心電圖等檢查排除器質性心臟病證據,確診為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排除心絞痛、二尖瓣脫垂、慢性感染性疾病及風濕熱等與本病癥狀類似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男22例,女24例,年齡27~58歲,平均年齡(38.5±5.5)歲,病程15天~9年,平均病程(4.5±2.0)年。觀察組男21例,女25例,年齡26~57歲,平均年齡(38.0±5.0)歲,病程16天~8年,平均病程(4.2±2.1)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一定的心理疏導,接除患者不必要的顧慮,并予以常規抗焦慮、鎮靜并予以美托洛兒治療,方法為:復方地西泮(濟寧市安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生產批號:20150120)口服2片/次,2次/d;美托洛爾(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20150215)口服6.25~12.5 mg/次,2次/d。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穩心顆粒,方法為穩心顆粒(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20150318)1袋/次,3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4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另外對比治療后兩組的24小時心率變異時閾值(24 hHRV)。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24 h動態心電圖結果顯示早搏次數較治療前減少超過90%;有效:癥狀明顯好轉,心電圖結果顯示早搏次數減少超過50%;無效:癥狀及心電圖檢查結果與治療前比較無顯著改善[2]。治療有效率為顯效率+有效率。24 hHRV主要比較兩組的竇性心搏間期平均標準差(SDANN)、全部正常竇性心博間期標準差(SDNN)、全程相鄰RR間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全部RR間期中相鄰RR間期之差>50 ms心博數占比(PNN5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3.9%,觀察組為93.5%,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后的24 hHRV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SDNN、SDANN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rMSSD與PNN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心臟神經官能癥的具體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與神經癥狀類似,是機體受到環境因素、性格和神經類型影響,導致中樞神經功能失調,自主神經紊亂,從而導致心血管系統受到干擾,使患者出現心悸、呼吸不暢、心前區疼痛,雖然該病無客觀的器質性疾病證據,但是也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3]。
在本次的研究結果中可看出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24 hHRV結果優于對照組,說明穩心顆粒對改善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具有更顯著的效果。綜上所述:對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使用穩心顆粒預后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石昌花,陳文海.穩心顆粒對心臟神經官能癥伴心律失常患者預后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6):2979-2980.
[2] 史曉靜,關春燕,王高頻,等.穩心顆粒對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成藥,2014,36(5):1108-111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