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

【摘要】目的 探討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效果分析。方法 將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心內科治療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利多卡因治療,觀察組給予胺碘酮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左心房內徑和心室率、不良反應。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08%,而同期對照組的為76.47%,觀察組療效明顯較高,兩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治療后左心房內徑和心室率較對照組顯著改善,兩組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甲狀腺功能低下、胃腸道不適、頭暈頭痛、心律失常、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為7.8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53%,兩組間有顯著差別(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療顯著的臨床療效,能有效維持心率平穩,提高心功能,且不良反應較少,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2.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重、發展迅速、并發癥多,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見并發癥,一旦發生會進一步加重病情,使患者增加了猝死的風險[1]。因此,臨床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十分重視。利多卡因是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藥物,但其不良反應明顯,且可能引發其他類型心律失常,治療效果有限,不能從根本上降低病死率[2]。胺碘酮為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近年來在臨床應用廣泛,本研究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療,進一步觀察其療效及安全性,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心內科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數字分組法隨機平分為兩組。觀察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62.8±4.3)歲;對照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齡40~79歲,平均(60.5±4.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并符合室性心律失常診斷標準,經心電圖檢查顯示有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單源室性期收縮等;排除惡性心律失常、心衰、藥物過敏者;比較兩組患者的
性別、年齡、室性心律失常類型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江蘇安格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2023812)50mg靜脈注射,然后以1~4 mg/min的速度靜脈滴注,1 h的劑量≤300 mg,后可將速度調整為1~2 mg/min,24 h內的劑量≤1200 mg,持續靜滴48~72 h。觀察組給予注射用鹽酸胺碘酮(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2294)150 mg加入生理鹽水20 mL中在10min內靜脈推注,然后以1 mg/min的速度靜脈滴注,6 h后降為0.5 mg/min,待病情緩解后改為口服胺碘酮片(賽諾菲 (杭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3254)200 mg/次,3次/d[3]。連續治療3周后評價療效。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或較治療前減少90%;有效: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較治療前減少60%~89%;無效: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較治療前減少低于60%或有所增加[4]。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檢測左心房內徑和心室率,觀察治療后有無甲狀腺功能低下、胃腸道不適、頭暈頭痛、心律失常、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發生,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用“x±s”表示,計數資料給予x2檢驗,計量資料給予t檢驗,兩組有統計學差異以P<0.05表示。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08%,而同期對照組的為76.47%,觀察組療效明顯較高,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房內徑和心室率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左心房內徑明顯長于對照組,且心室率明顯較對照組減慢,兩組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
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甲狀腺功能低下、胃腸道不適、頭暈頭痛、心律失常、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為7.8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53%,兩組間有顯著差別(P<0.05)。
見表3。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發室性心律失常的幾率較高,且容易反復發作,若不及時治療可進一步損傷心肌,導致梗死面積擴大,惡化心功能,嚴重影響機體血流動力學,是病情惡化,病死率增高。利多卡因作用時間短、不良反應高,臨床應用效果不理想。胺碘酮為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半衰期較長,抑制心房及心肌傳導纖維的快鈉離子內流效果較強,能明顯減慢傳導速度,降低竇房結自律性,且不會對動作電位及靜息膜電位高度產生影響,有利于降低舒張期除極斜率,增加電穩定性[5]。臨床大量研究表明,胺碘酮在心臟驟停搶救中、終止心室纖顫和室性心動過速方面有明顯療效,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降低病死率。因此,胺碘酮能夠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進行治療,同時對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療效[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08%,而同期對照組的為76.47%,觀察組療效明顯較高,兩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治療后左心房內徑明顯長于對照組,且心室率明顯較對照組減慢,兩組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甲狀腺功能低下、胃腸道不適、頭暈頭痛、心律失常、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為7.8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53%,兩組間有顯著差別(P<0.05)。充分證明了胺碘酮較利多卡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有確切臨床療效,且應用越早并發心律失常的幾率越低,病死率也越低。
綜上所述,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療效效果,安全性高,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巧春,李巧華,肖景剛.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4):155.
[2] 畢立雄.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12):1706-1707.
[3] 石洪文.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療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6):175-176.
[4] 孫 暢,曾 霞.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5):108-109.
[5] 羅耀明,鄧玉花.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6,24(6):74-75.
[6] 蔡清亮.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11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