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朗
進入21世紀后我國的通脹水平波動趨于緩和,但如何持續有效地控制通貨膨脹水平,合理預期通貨膨脹一直是我國面臨的問題之一。在貿易順差逐年增加、外匯儲備過剩的背景下,本文從進出口貿易差額因素對通貨膨脹產生影響的角度,運用VAR模型構建出進出口貿易差額波動、外匯儲備波動、消費者價格指數波動三者的模型,對脈沖響應函數與方差分解的實證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出由貿易順差引起的內部壓力和外部壓力對通貨膨脹波動水平的影響機制,結合當局進行解釋并給出政策建議。
20世紀末期,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大起大落,5%甚至10%以上的通貨膨脹率頻頻出現,這種大幅度的通貨膨脹率對中國經濟和人民生活產生了的負面影響凸顯。21世紀以來中國的通貨膨脹較為平穩,近十年來最高的通貨膨脹率為5.9%,但如何繼續保持穩定的通貨膨脹率,合理預期通貨膨脹是中國面臨的考驗之一。
關于通貨膨脹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綜述
美國的學者對于通貨膨脹有較為消極的看法,認為通貨膨脹更接近于經濟體自發調整,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能夠影響通貨膨脹的長期運行機制,而調控其他經濟因素對通貨膨脹的貢獻尚淺,美國學者Oana-Ramona Lobont(2016.4)通過探究通貨膨脹是否能夠自我實現,發現關于通脹的預期和過去的實際通脹有著顯著的影響.并且通過實證證明和宏觀經濟模型強調知覺的意義和人為預測通貨膨脹率相比,獨特的自適應預期模型能夠更好地捕捉通脹波動。歐洲學者Martin Kliem和Alexander Kriwoluzky以及Samad Sarferaz(2016)使用了1965-1999年的跨國數據,通過VAR模型與DSGE模型發現一個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在當局的關系是低相關性的,而在長期運行效果上看卻卓有成效,并且這種低頻率變化的關系在試驗期間經受住了其他外界經濟因素的干擾。學者Carola Conces Binder通過對20世紀的蕭條時期或惡性通貨膨脹時期的長時間段研究,總結出了在經濟長期運行中如何敏感地估計通貨膨脹預期。部分學者觀察到近期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出現外匯儲備略有縮減、通貨膨脹劇烈波動甚至通貨緊縮的情況,其次要外部原因是在國際貿易上外部需求疲軟產生了逆差,主要內部原因是各國的經濟模式以及經濟體制導致商品價格下跌。總體上國外學者保持著這樣一種態度:自身經濟體制對通貨膨脹的影響較為強烈,在適應國家的經濟模式之后通脹具有自發性,而受外界經濟因素影響為次要原因,調節外界經濟因素成效較小。
本文認為,進出口貿易差額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機制如下:貿易順差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一方面體現在國外,巨額的貿易順差使得大量外匯流入中國,中國的外匯儲備結構單一,美元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占比過高,人民幣不斷升值有利于在中國的資本從中國市場出逃進入美國市場,刺激美國經濟增長,美國對人民幣產生增值的壓力,人民幣的升值會提高通貨膨脹的水平,這稱之為外部壓力;另一方面體現在國內,巨額的貿易順差在強行結售匯制度下外匯儲備急速上升,中央行將外匯兌為本幣增發導致通貨膨脹,這稱之為內部壓力。
強制結售匯制度,指除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以保留外,企業和個人必須將多余的外匯出售給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指定銀行必須把高于國家外匯管理局頭寸的外匯在銀行間市場賣出。據此,我們提出假設:H1:在強制結售匯制度之下,產生貿易順差后會在短期內直接轉化為我國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急劇升高,并且在一定時期內難以消化,這種高外匯儲備的狀態將會持續一段時期,并作用于通貨膨脹。H2:由于外部壓力的存在,貿易順差產生之后會對通貨膨脹產生直接影響,這種影響具有滯后效應。
本文主要探究由貿易順差產生的外部壓力,和由貿易順差增加外匯儲備,進一步傳導作用于通貨膨脹的內部壓力對通貨膨脹的影響,進而得出貿易順差對通貨膨脹的總體影響機制。
結論
本文基于我國1990~2016年的外匯儲備總量、進出口貿易差額,通過構建向量自回歸(VAR)模型,運用沖擊響應函數以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具體考察我國財政政策與宏觀經濟的關聯性問題,最終獲得了如下重要結論:
實證結果研究假設成立,我國產生高額的貿易順差時,在短期外匯儲備總量劇增,保持較高水平,進而作用于通貨膨脹水平,稱之為內部壓力,驗證了H1假設;貿易順差也會對通貨膨脹水平產生直接的影響,該影響具有滯后效應并不斷擴大,稱之為外部壓力,驗證了H2假設,該結果歸因為大量外匯流入中國,國外對人民幣產生升值的壓力有利于中國的資本從中國市場出逃進入美國市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又會作用于通貨膨脹,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其中,外匯儲備總量高居不下主要來源于自身的原因,外匯儲備的過剩我國一時難以消化。
外國對人民幣產生升值壓力可以用如下原因解釋:人民幣升值后,中國的出口商品在外國的相對銷售價格會升高,與美國本土的商品價格差距縮小,價格競爭力下降。同時,外國銷往中國的商品在中國的銷售價格會降低,中國消費者更為接受,外國商品的銷量就會增加。這樣的結果是中外之間的貿易順差會減小逐漸趨于平衡,外國本土產品競爭壓力縮小,外國出口收入提高,增加外國從事出口加工行業的就業機會增加;我國目前擁有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以上,中國的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國為主導,目前持有1.16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人民幣升值可以使美國賬面上的債務縮減,我國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