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草
摘 要:甘南藏區高中漢語文朗讀教學舉步維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作者建議教師應立足現狀,重視學生朗讀興趣的激發,努力轉變觀念,提升自身素質,切實將朗讀教學貫徹于實踐。
關鍵詞:朗讀教學;困境;策略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的過程是文字符號通過視覺進入大腦,轉換為聲音,再經聽覺進入大腦,讓文字符號和相關言語同時刺激大腦,以實現對文本意義的把握過程。由此可知,“讀”是學生走進文本的重要方法與途徑。然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甘南藏區高中漢語文朗讀教學僅作為公開課的點綴而出現,瑯瑯書聲亦漸行漸遠。
一、漢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和困境
(1)受地域文化影響,漢語文朗讀的輕重緩急、斷句停頓不夠規范。甘南藏區一類教學模式下的藏族學生,從小生活在佛教氛圍濃厚的農牧區,受寺院教育的影響,擅長背誦。在漢語文誦讀時自然地帶有藏族僧人誦經的韻律,致使朗誦時的斷句、停頓、語氣、語速等不夠準確,無法達到表情達意的預期效果,更找不到音韻美。
(2)大部分藏族學生漢語文基礎非常薄弱,發音技巧及方法,對字詞的準確概念的把握,規范誦讀方面都不到位。再加上母語生理發音習慣的影響,導致學生對字詞的音節聲調嚴重走樣。研究發現,安多地區藏族學生對四聲的掌握情況是去聲最好,陰平最差,上聲和陽平居中。
(3)學生缺乏自信心,不能自然大方地進行朗讀。主要表現為朗讀聲音低而不清晰,朗讀神態扭捏不自然。在筆者所從教的學校及周邊一類教學模式的學校,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再加之現在的學生在“讀圖時代”多元化朗讀的影響下,圖畫和視頻強烈沖擊著他們的眼球,朗讀興趣不高。
(4)受“傳統教育和應試教育”影響,語文教師不重視或無暇顧及朗讀教學。藏區高中漢語文教學,也在大趨勢影響下“唯做題”論、“唯講解”論大行其道。走進高中漢語文課堂,很難再聽到書聲瑯瑯,取而代之的是教師抑揚頓挫的講解聲和學生悄無聲息埋首題海的情景。漢語文教學在“只講不讀”“思而不讀”的畸形之路上漸行漸遠。漢語文朗讀教學的功能被弱化,使學生朗讀水平每況愈下。加之藏區漢語文教師基本是本土教師,自身漢語言基礎比較薄弱,致使教師在范讀時對文章節奏、韻律、聲調處理不當,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不到位、訓練不夠,嚴重影響了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5)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錯誤理解,致使語文教師將大量精力花在制作多媒體課件、錄制微課,進行所謂的翻轉課堂模式等教學上,以致無論是以教師為輔助、課件唱主角的常規課堂上,還是以學生為主體,圍著桌子合作探究的新式課堂上,都聽不到書聲,就算有,也是可有可無的點綴。
二、嘗試和對策
(1)揚長避短,巧妙整合資源。教師應多方搜集切合學生興趣點的資源,如在日常教學中,以課文為基礎,搜集名家經典誦讀的音頻和視頻材料,讓學生在聽名家誦讀過程中給不會讀的、易誤讀的字詞標上正確的讀音,劃分出節奏,標注語氣,感受朗讀的美,克服朗讀不標準、斷句停頓不規范的問題,進而感受文本的美感、樂感、語感、情感,培養對朗讀的熱愛。
(2)率先垂范,提高朗讀技巧。課堂上教師率先垂范,以飽滿的精神、抑揚的聲調、聲情并茂的朗誦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刻意樹立一大批朗讀尖子,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展開競賽,引導學生傾情投入文本,讀出文中的情感與思想。
(3)創設情境,激發朗讀欲望,樹立自信的朗讀習慣。漢語文對藏族學生來說是第二語言,教師在準確定位的同時應適當降低朗讀標準,善于利用學生渴望被人認可、賞識的表現欲望,以鼓勵和激勵為手段,通過競賽、展示,讓學生感受朗讀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梢詴r常對學生說:“假如你是優秀的,你就用朗讀向同桌、同學證明你的優秀……”
(4)通過培訓、參觀、業務自修、網絡學習等,進一步轉變教師自身教育理念,從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將自己和學生解放出來,在漢語文課堂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讀思結合,提高朗讀實效;不為“讀”而“讀”,引導學生在層層“讀”中更深入、更細致地賞析課文,以挑剔的眼光朗讀課文,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完成探究,實現思維的歷練,智慧的涵養。
(5)立足課標,轉變觀念?!度罩泼褡逯行W漢語課程標準》是各民族中小學學業評價的主要依據,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錯誤理解,實質就是對“課程標準”學習不夠深入和徹底,所以怎么教、怎么教好,教什么,都比較迷茫。筆者認為從《全日制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中我們至少要明確其為我們漢語文教學的定位,深入研究新課標理念,方向對了,迷茫就沒有了,我們也就避免了“花哨”的表面工作。
綜上所述,雖然甘南藏區高中漢語文朗讀教學在應試教育體制和高考“指揮棒”下舉步維艱,但相信在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秉承漢語人文性的堅守下,瑯瑯書聲一定會是漢語教學的雄壯和聲中最美妙動聽的樂曲。
(作者單位:甘肅省合作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