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
隨著全社會高度重視兒童前識字教育和前閱讀教育,高質量的閱讀成為多元背景下人們關注的重點。然而在市場經濟及多元文化的驅動下,市面上的早期閱讀材料參差不齊,幼兒園、家長在選擇兒童早期閱讀材料也面臨著困難。因此提升兒童早期閱讀教材質量是必要和有價值的。
隨著時代發展,對幼兒前閱讀也越來越重視,提倡要給予孩子多元內容、多元的價值、多元的形式和多元的審美為尺度的兒童讀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童年時代的閱讀,首先是對心靈的哺育,是人的高尚品質對兒童靈魂深處的觸動,那些揭示高尚思想的故事總是一點一滴的將人性傾注到兒童的心里,構成了善良的心地,從而這善良在童年扎了根。”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成人有責任站在科學的教育觀和兒童觀的基礎上結合科學的教材編制與使用方法重新審視現行閱讀教材的質量問題,從而讓幼兒的閱讀教材真正地面向幼兒、適合幼兒、融于幼兒的生命特征及生活。
提升兒童早期閱讀教材質量的意義
有助于幼兒閱讀品質的提升。正如波普爾所認為:“人類知識的增長實際上是經過‘猜想和‘反駁的途徑,不斷地從老問題到新問題的過程”。高質量教材有助于幼兒教育觀及課程觀的升華和創新,加強教育理論在幼兒閱讀教材編制與使用中的指導作用,保障兒童閱讀品質的提升。
有助于對兒童本身及兒童世界的關注與重視。高質量的教材會深入了解兒童在閱讀教材時的興趣偏好、真實想法和目的,進而將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滲透到幼兒閱讀教材的編制及使用當中,使閱讀教材成為真正符合兒童的高品質教材。
有助于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若實踐于一線的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閱讀教材的反思與使用過程中,將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去傳遞教材的內涵。不僅能夠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促進其專業化的發展,而且為開發園本閱讀課程奠定了基礎。
有助于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質量、親子攻讀質量的提升。高質量閱讀教材在承載知識教育的同時,更注重滲透思維方法的給予、認知結構的優化、實踐能力的形成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從而保證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親子共讀活動目標的達成及質量的提升。
高質量兒童早期閱讀教材的理論基礎與特點
高質量兒童早期閱讀教材應以對話理論與教材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對話理論強調多主體的參與、理解、交流、碰撞、建構和生成,強調多主體新聲的發出和交流與融合、碰撞。認為幼兒教材是兒童與之對話的文本,也是兒童與自己、與同伴、與成人對話的平臺,是兒童與知識的交互作用。教材心理學理論強調教材要心理學化,重視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內在動機,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特點,按照兒童的心理邏輯及學科知識的邏輯編制教材。強調教材應突出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注重知識經驗的再生長和對社會文化的繼承。
高質量兒童早期閱讀教材應具備以下特點:1.教育性:要具備真正的教育意義,適合于課程目標及幼兒發展目標。在編制與使用過程中將隱形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結合,注重各領域知識在閱讀教材中的融入與滲透;2.適宜性:要適宜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充滿童真、童趣。在內容的編排上應注意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編排形式上應考慮在顯性教材內容背后兒童的心理發展、需要、能力、知識積累等方面的循序漸進性;3.美學性:閱讀教材中內置的圖片及教材本身的設計形式與排版形式應該具備美學特征。教材的圖片不僅線條流暢、筆觸生動、色彩協調美觀,而且圖片之間的組合和分配也應錯落有致,與文字內容相協調;4.開放性:應該有幼兒思考和想象發揮的空間,能夠讓幼兒在興趣基礎上進行開放性、自主性的學習;5.豐富性:應充分運用各種自然社會資源,豐富、充實教材內容。
提升兒童早期閱讀教材質量的策略
規范兒童圖書市場秩序,嚴格兒童圖書出版審查。應出臺優惠政策引導出版商加大對兒童圖書投入力度,制定行業指導規則,避免兒童讀物出版市場惡性競爭和跟風炒作,淡化兒童文學的商業氣息,營造兒童圖書市場健康發展的體制環境。加強兒童圖書的出版審查工作,提高審查門檻。
突出教材中文學作品的兒童性。文學作品不僅指文學作品應該來源于兒童的生活,而且還強調文學作品應該融入兒童的生命特征,具有游戲性、趣味性、直感性和幻想性。同時,那些歷經時間沉淀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家例如葉圣陶、陳伯吹、金波等人的作品也應該適當地選編進去,因為他們所展現在作品中的童真、童趣、童性是對兒童生命及生活寫真的永恒經典。
突出教材中內容的道義性及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不是隨便搬來一篇古詩詞放在教材中朗誦幾遍,而是要結合幼兒的興趣、幼兒園近期的節日娛樂活動、地方民俗文化特色,靈活地去選擇并且與其他教育領域相滲透,讓幼兒去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價值內涵,最終讓幼兒敢于和樂于主動地創編作品。
加強教材設計形式的美感、新穎性,注重隱性教育的融入。手繪類、3D類、動漫卡通類的圖片對幼兒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建議幼兒閱讀教材的圖片盡量根據教材的文字內容,適時地選擇圖畫類型,注意圖片與內容的匹配性及細節之處,深化其形象性和美學特性。此外豐富設計形式應豐富,例如口袋書、立體的書、檔案集等,將自然與生活融入到書中,實物材料和內容直接相對應,注重兒童視、聽、觸、嗅、味的多感官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