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存濤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隊
【摘 要】本文將結合筆者實踐經驗,從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管理原則著手分析,對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以供廣大同行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問題
1.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重要作用
事業單位是由國家直接管理的,為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的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其對維持我國社會穩定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經濟體制下,國家財政撥款是事業單位的主要經費來源,因此事業單位對國家依附性極強。在新形勢下加強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不但能夠拓寬事業單位的經濟來源,緩解國家財政壓力,而且還能促進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體系與市場機制相融合,從而創造出更好的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更高的社會價值。
2.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原則
2.1全面控制原則由于事業單位運營全過程均會涉及到成本,因此,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需遵循全面控制原則,無論是哪一環節,均需具有較強的成本控制意識。
2.2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關鍵在于將責、權、利三者相結合。事業單位全體工作人員均對承擔著一定成本責任,應將單位成本責任進行量化,具體到個人,并與員工的工資、獎金相掛鉤。此外,應給予有關人員一定權限,由其根據自己崗位來決定費用開支的數量。2.3節約原則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中,重點內容在于節約,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節約。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2.3.1應采取預防成本失控措施,來對有可能會產生的不必要浪費現象進行預防與控制。
2.3.2應嚴格監督事業單位各部門的成本開支情況,并嚴格將其控制在規定范圍內。
2.3.3不斷優化方案,提高經濟管理的實效性。
3.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現存問題
3.1缺乏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受到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我國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體制仍存在諸多不足,對事業單位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主要表現有:
3.1.1部分事業單位沒有構建合理的經濟管理體系,在進行經濟管理時依舊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或者慣例,缺乏相應政策指導以及法律的支持,一旦出現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往往會束手無策。
3.1.2部分事業單位雖已構架經濟管理體系,但缺乏實效性,經濟管理往往流于形式,難以將其真正在作用發揮出來。
3.1.3內部監督管理力度不足,往往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由人治取代制度的現象,導致腐敗現象頻發。
3.1.4領導對經濟管理制度重視度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并未嚴格按照相關管理標準與要求進行,極大程度的增加了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風險。
3.2財務資金使用不合理由于受到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事業單位在資金運作與管理方面仍存在難以為繼之處。加上市場因素以及事業單位自身特殊性質的影響,事業單位難以做到獨立自主的經營,因此在經濟管理過程中,以及出現財務資金使用不合理的情況。主要表現在過于重視形象工程,盲目設立項目。特別是有新領導上任后,并未對深入考察與調研建設項目就開始建設,這往往會增加項目建設的不穩定性,并且對事業單位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還表現在政策的不連續性。這致使原來就有限的單位資金更加優先,出現嚴重的資金分配比例失調現象,這無疑又更加加劇了單位資金的窘境,這極為不利用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以及健康長遠的發展。
3.3對自身財務風險認識不足事業單位是財政撥款的社會組織機構,是政府機構的輔助和補充,因此在其管理上必定存在行政色彩。而與公務員不同,我國事業單位已由傳統的“行政管理”轉變為場管理和“行政指導”模式,因此,在其管理中必定存在市場化因素。但是,現階段我國部分事業單位仍沿用公務員機構的管理方式,對單位財務管理與風險存在著認識上的不足與錯誤,其往往認為單位是由國家財政補貼,所產生的風險均由國家為其承擔,也正是由于這種錯誤的認識,使得事業單位資金使用不合理以及財務資金撥付的現象屢見不鮮。
4.優化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對策
4.1建立科學合理的經濟管理體系科學合理的財務經濟管理體系不但可以為單位經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據,還能讓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實現有序化、規范化以及常態化,對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應完善經濟管理人員培訓制度,提升其責任意識與管理水平,從而為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4.2強化預算管控力度預算是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只有加強預算的管控,才能有效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風險降到最低。第一,應科學測算收入。以國家相關法律標準為指導,根據單位往年收入情況以及預算年度收入增減變動因素,按照不同類別項目進行逐一測算,并編制預算年度的各項可支配收入。第二,應合理編制預算。在編制預算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事業單位的內外部因素影響,包括領導人員以及單位員工的調動、資金變化情況、市場政策變動等多方面內容,以確保預算編制的全面性與準確性。第三,應加大預算控制力度。在預算控制過程中,不但要進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還應將各個成本費用控制節點查找出來,并進行針對性管控。第四,強化成本費用控制力度,突顯員工利益。
4.3提升財務風險意識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進程的不斷推進,事業單位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也正日漸增多,因此應提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提高其應對風險的能力。第一,應正確認識財務風險。應積極轉變管理人員的錯誤認識,使其明白在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風險是無處不在的,提升其風險防范意識,以及工作危機感。第二,應提升單位財務部門的風險防控能力,尤其是加強對信貸資金的管理,將信貸資金歸入到財務資金管理范疇當中。并在信貸前,應對自身實際情況做出一個正確、全面的分析與評估,正確判斷自身的還款能力,最終結合貸款期限與數額進行最后決定。第三,應進行財務指標的對比工作,做到有效識別與防范財務風險,并構建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將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降到最低。
5.結束語
總而言之,經濟管理是事業單位的重要管理工作內容之一,也是適應新形勢法的必由之路,事業單位應對其予以充分重視。在具體實踐工作中,根據單位自身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將經濟管理作用發揮到最大,以促進事業單位更為健康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宇鑫.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行為分析與改進建議[J].中國市場,2015(25).
[2]王鵬.新形勢下對加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5(9).
[3]張春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加強對策[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理論,2014(7).
[4]周國超.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目標與實現路徑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5).
[5]馬宇鑫.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行為分析與改進建議[J].中國市場,2015(25).
[6]王鵬.新形勢下對加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5(9).
[7]張春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加強對策[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理論,2014(7).
[8]周國超.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目標與實現路徑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