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山
摘 要:功能性練習更能提高學生參與訓練的主動性,與傳統練習方法相比,功能性練習更具有減少受傷率等優勢,所以在現代體育教學中被廣泛的推廣和應用。文章分析了功能性練習和傳統練習的區別和優勢,功能性練習的特點。縱觀當今世界各大體育賽事,田徑運動一直以來都是賽場的熱門運動,我國的田徑發展和西方國家有著明顯的差距,良好的教學理念能夠營造和諧快樂的體育課堂教學氣氛,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能夠改善體育課堂的教學環境,明顯地提高教學質量,為此在該文闡述了功能性練習對于田徑運動的優勢和重要性。
關鍵詞:高校田徑 教學 功能性練習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a)-0203-02
在現代高校體育教學中,田徑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田徑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還能培養學生不怕艱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堅如磐石的毅力,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良好的開端。在我國很多高校采用的教學方法內容太過單一,訓練枯燥乏味,導致田徑教學效率相對較低,學生缺少積極性。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采用功能性練習來激發學生的斗志和積極性。
1 功能性練習
1.1 功能性練習概念
功能性練習是從國外的康復中心、競技體育領域逐步向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功能性教學是在傳統教學之上的綜合訓練效果和訓練方法,是一種為提高學生運動能力而設計的專門設計方法,訓練中強調運動質量,使學生能夠在積極的情境下完成教學。
1.2 功能性練習的價值
功能性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發展運動能力,而且通過多種練習手段,在練習中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各個肌肉群組的力量。例如,通過瑞士球、懸吊、等練習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肌肉力量,還提高了學生的運動平衡性。功能性練習強調運動的整體性,全方面提高個人的整體運動協調性和力量。功能性練習通過加強核心穩定力量并使各個肌肉系統更加有效率地提高力量。功能性教學從人體結構特點和力學出發,設計出多維度的鍛煉手段,深度加強小肌肉群的力量,保證肌肉的均衡發展,有效地防止肌肉拉傷或損傷的情況,達到運動的高效鏈接。
2 功能性練習和傳統體育教學論的區別
2.1 教育理念
傳統田徑教學中以老師為中心,雖然使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但是并沒有提高學生的興趣,反而會讓學生對田徑運動產生反感。教學模式中忽略了學生的地位,在功能性練習中更新了教學觀念,把權威性的教師主導地位轉換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替代單調、枯燥、純競技性的練習,強調田徑運動的整體性,全方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系統地讓學生掌握田徑的各種技能方法。深化田徑教學,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提倡“主動體育”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各方面發揮自己的長處。讓學生淡忘考試,不為考試而練習,在歡愉之中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采用鼓勵和嘉獎性的教學模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教學。
2.2 教學方法
具體到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相比,功能性訓練把單一乏味的短跑30 m、100 m等改變成軟梯、標志物組合性練習;把蛙跳、立定跳遠、三級跳等跳躍性運動加入六角球、麻繩練習等道具;把投球運動手榴彈、鉛球、等加入彈力帶、彈力環等;把跨欄運動改為TER練習、核心穩定性練習、組合接力練習等練習。兩種實驗結果相比,功能性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興奮度加強,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由被動練習轉變到主動學習,通過自我認知,提高自己的缺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潛力[1]。其次,從運動損傷方面比較,傳統教學大多是大負荷單維運動,學生的上下肢的肌肉發展不平衡,所以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肌肉拉傷、損傷率較大。而功能性練習通過人體解剖和力學方面設計出多關節、多方面的整體訓練,保證了肌肉的均衡發展,有效地預防了學生的運動損傷。
3 現代體育教學觀念
3.1 理論教學
無論什么教學,實踐總少不了理論,理論對于體育也必不可少。培養學生的終生體育觀念,對學生進行“終生體育”和“健康第一”的觀念,并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自身意識,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根據學生自身不同的神體素質要求再結合田徑項目的特點,對學生講解一些簡單實用有趣的提高自己運動能力的方法,對各個肌肉組織均衡的訓練,對學生傳授一些發展各項身體科學的鍛煉方法、預防一些疾病和健身的方法,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自主鍛煉,在競技方面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成就感,總的來說對于教學理論至關重要。
3.2 實踐教學
強調整體性,功能性訓練并不是單一的肌肉強度練習,也不是單一方向的練習,而是要求多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學生整體肌肉的柔韌性、靈敏性和肌肉控制能力,高度重視學生的整體機能。例如,在對大肌肉群體練習時葉濤重視對學生小肌肉群的練習。強調平衡性,功能性練習的練習工具很多,例如彈力帶、軟梯、瑞士球、懸吊等等通過這些道具在進行蹬腿拉腿時提高神經控制肌肉的目的,在給學生創造一個不容易站穩的運動環境里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肌肉力量和平衡性。強調協調性,傳統田徑教育中,教師過度重視鍛煉的數量和單一的肌肉力量練習,田徑運動是身體的各個關節、肌肉互相協調完成,并不能夠單獨完成,功能性練習強調肌肉的協調性,結合學生的各個肌肉組織不斷提高學生的各項技能的協調性[2]。在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至關重要,建立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己取長補短,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不同的訓練。
4 建議
在現代的田徑教學中,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建立以健身為目的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既學會技術動作、加強了自己的肌肉力量,提高了自身的身體素質,也學會了科學的健身方法。把傳統教學和功能性練習相結合,在田徑教學中互相彌補缺陷,把田徑項目的競技性和健身性相結合,充分發揮田徑運動的健身作用,認真灌溉一切以“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建立教學評價體系,不僅對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做出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意志品質、素質素養做出綜合評價。結合學生的過程評價,改變過去的終結性評價,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老師評價等中和評價,使評價更合理公平[3]。總體來說,加強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豐富教學環境;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教學,認識健身的終身價值;注意教學方法。
5 結語
在高校田徑運動中功能性練習能夠有效地減少學生的受傷率并且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成績,高效提高教學效率。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功能性練習不僅需要學生積極向上,教師必須根據教學過程制定具有周期性和全面性的教學內容,做到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全程一致,才能使學生得到全方面、整體性的練習。以學生為主導作用,創造一個富有濃厚娛樂氣息的環境,把娛樂性、教育性、趣味性融入練習中,功能性練習是傳統田徑教學的提升,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改進,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雷蕾.體育游戲在高校田徑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5):58-59.
[2] 周濤,郎賀.高校田徑教學困境及其教學改革的對策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6):21.
[3] 李銳,劉洪波.基于普通大學生的高校田徑隊建設研究——以成都理工大學田徑隊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6,6(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