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娜
摘要:中班幼兒正處于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通過教師、家長等有意識的引導,使兒童將外部的語言逐漸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借以表達自我。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幼兒成長的引導者的教師要關注到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通過對班級學生的準確分析、在教學中刻意關注、與家長形成合力等形式,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中班幼兒 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
幼兒園中班學生年齡集中于4~5歲之間,正是語言能力建設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兒童的語言功能、發音功能以及聽覺各器官都在快速成長,因此此時也成為培養幼兒語言表達的黃金時期。在幼兒園中班教學中,教師要著重關注到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本文即針對幼兒園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做出策略性思考,以此為日后教學組織做出啟示。
一、幼兒語言能力培養要把握時機
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三個階段的劃分,看似僅僅相差1到2歲,但實際上存在著明顯不同的特點與變化。幼兒園中班學生年齡約在4~5歲之間,正是身體聽力器官與發音器官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能夠為兒童成長與語言的成熟奠定基礎,使學生逐漸開始習慣于運用語言表達自我,而不是單純的在接受家長的話、教師的話,學生完全是聽,當要求學生表達自我了,就表達不出來了。因此,作為幼兒園教師,要在此時對學生做出引導、鼓勵,帶著兒童一起吃飯、活動等。幼兒園中班階段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做出引導,鼓勵兒童積極參與,幫助兒童實現語言學習基礎的建設。
二、關注到每位學生個體的差異
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到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而探索引導他們參與到語言學習當中。語言活動本身就是個集體活動,是在交流中實現完成的,因此,教師要不斷為他們創造與尋找交流的空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對班級學生產生整理了解,哪些學生比較活潑、外向,哪些學生比較內向沉默等,在為學生安排座位、劃分小組的時候,可以刻意的將不同性格的學生分到一組等,進而實現性格的互補。事實上,教師了解學生,還可以了解到學生有哪些感興趣的事物等,進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調動學生參與到話題聊天中。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及了解集體,又了解個體,才能逐漸嘗試在教學中運用一些手段,以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分享故事
在幼兒園教學生,如果單純的由教師講解,學生只做傾聽者就很難得到語言能力的提高,而是要鼓勵學生講出來,交流的過程也是一個分享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享交流。首先是要鼓勵學生分享,分享的內容涉及的要廣泛而巧妙,比如讓兒童分享一天在幼兒園里都有哪些收獲等,分享故事的目的就在于表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從身邊的人身上運用知識、了解知識;也是在表達,能夠通過語言嘗試表達自我,盡管這種表達是相對外向的。
在一些情況下,幼兒園教學會出現讀故事的過程,教師可以將這個環節進行優化,將一部分時間留給孩子,讓幼兒嘗試復述故事或編故事,比如,教師可以先講一個故事,然后留下一個開放式結尾,讓兒童進行自主的設計,為聽到的故事接一個合理的結尾,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語言練習機會。語言能力不僅包括運用語言表達事物的能力,還應當包括語言的邏輯,什么話該怎樣說等,否則學生的語言學習還是不過關的。采用故事分享的形式,恰好能為學生建立這樣的語言邏輯。
四、擴充兒童的詞匯量
在幼兒中班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為兒童擴充詞匯量。詞匯的積累是語言的基礎,此時既然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有意識的為他們擴充詞匯量。例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專門抽一些時間教學生一些詞匯,也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擴充。例如,現在是下雨天,教師就可以問孩子,現在的天氣怎么樣?需要帶把傘,什么顏色的傘?總之,要不斷地進行聯想與擴充,使兒童快速的掌握到大量的詞匯等。在詞匯擴充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成長,以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進行拓展。還可以運用一些詞匯卡片等進行展示。
五、實現與家長的合作
幼兒階段學生的成長環境比較單純,還是家庭與學校的兩點一線,對他們能夠產生影響的就是幼兒園環境與家庭環境。在幼兒園環境下,教師做出努力引導學生學習語言,而作為家庭方面,也要積極配合,形成課上課下聯動的教學模式。家庭對于幼兒的語言能力形成能發揮積極作用:首先,家庭是兒童生活的地方,語言的學習必然是與生活相聯系的,因此家庭是最貼近生活的環境,理應成為兒童語言形成的供給所。其次,父母,尤其是母親往往是陪伴孩子最多,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家庭環境下幼兒能夠更為放松的與家長進行互動。因此需要發揮家庭的作用。
作為幼兒園教師,可以增加一些親子互動活動,邀請家長參加;并且及時組織家長會等,將家庭對幼兒語言成長的積極意義進行傳遞,并且將一些注意事項告知家長。在家庭環境中,一定要避免當著孩子面說粗話等,以免兒童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習慣。
六、結語
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中班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必須完成的任務。語言的學習又是動態實踐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逐漸滲透進去,傳遞給學生。教學中要全面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將語言能力培養滲透到各個學科或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不自覺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實現交流。教師不僅要做好自身本職工作,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還要與家長形成溝通,共同作用于兒童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瑞.如何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4).
[2]張杰.淺議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0).
[3]李娜.淺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科技風,2013,(03).
(作者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必斯營子總校哈腦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