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明
【摘 要】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因此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創造能力,提高認識水平,發展個性,使學生成為21世紀社會需要的具有較高的語文素養與健全人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每個教師必須要作好的工作。
【關鍵詞】培養;民族地區;初中生;語文素養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老師,學生有了這種興趣,教師就可以輕松自如的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時,首先以情動人,激發興趣。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通常會結合猜字謎、成語接龍、一分鐘演講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積累字、詞、句的興趣。通過各種競賽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競爭的激情和成功的歡樂,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濃,勁頭更足了。
二、合理運用文本,深入解讀,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的培養,加強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學中,我們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表情朗讀,展現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傳神之筆”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三、拓展閱讀,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語文素養是學習所有科學知識、從事各種社會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礎素養。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僅僅靠課本教學來提高閱讀能力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他們閱讀范圍,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1)在教學中,以課內促課外,激發閱讀的興趣。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如提綱挈領、釋疑解難,教師應適當的點撥。另外對于不同的讀物要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或泛讀、略讀;或精讀、細讀;或圈、點、勾、畫;或做好記錄,寫閱讀體會。使閱讀活動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我讀書我快樂。
(2)根據學生閱讀的個性,進行課外閱讀。對于基礎扎實、各方面發展平衡的學生,要引導他們多讀一些書,收獲更豐富的知識。對于有知識傾斜的學生,要引導他們閱讀一些感覺興趣卻又非常重要的讀物,以彌補知識上的缺陷,爭取達到全面發展。
(3)利用一切有利條件,開展課外閱讀。①“擠”出時間進行閱讀。②設立讀書角進行閱讀。③充分利用閱覽室進行閱讀。④推薦優秀課外讀物進行閱讀。⑤開展有趣的課外活動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閱讀帶給他的力量是無窮的。
四、對積累的語文素材吸收、加工、運用,培養語感
這對民族地區的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很困難的,教師必須耐心的引導他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幫助他們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借助思維和審視能力,對語言材料進行品評、鑒賞,從而愜意地抒發自己內心世界的情感。
五、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中包括良好的寫字習慣,即書寫規范端正、整潔的習慣,說普通話的習慣,讀書看報的習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默讀習慣,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查工具書的習慣。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督促、指導學生“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
六、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
正如古語所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尤為重要。指導學生如何閱讀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以及古詩文等文體,指導他們掌握具體的閱讀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還要組織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方法,及時總結學習經驗,鼓勵學生創造新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的學習效果最佳,效率最高。
七、實踐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加強學生語文實踐,是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的把社會生活輻射進課堂,這樣教育效果比單純說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多學習有關資料以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多動腦筋為學生的實踐出主意,想辦法,與學生共同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真正達到實踐的效果。
當然,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它不僅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還具有獨特的學科性質。路路漫漫其修遠兮,為了藏區的孩子們,我們會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這方面繼續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適合培養民族地區初中生語文素養的更有效的方法,讓語文教學成為藏區最美的格桑花!
參考文獻:
[1]郝建國.用課本劇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素養[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8年05期
[2]巢宗祺.關于語文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對話[J].語文建設,2002(增刊).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