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慧珺,張小清,李偉偉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撫州344000)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韓慧珺,張小清,李偉偉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撫州344000)
目的分析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選取子宮肌瘤產婦13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產婦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65例。對照組產婦單純行剖宮產術,觀察組產婦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比較兩種手術方案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觀察組產婦手術時間(44.1±3.2)min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術中出血量(156.5±12.8)mL、惡露消失時間(10.1±1.0)d及新生兒Apgar評分(7.3±0.3)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產褥病3例,切口感染3例,術后出血2例,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與對照組接近,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在療效與安全性上與單純行剖宮產術相比無顯著差異,且避免了二次手術所造成的傷害,值得在臨床工作中進行推廣。
剖宮產;子宮肌瘤切除術;療效
子宮肌瘤,又稱之為子宮纖維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在妊娠期,由于孕婦體內外源性雌激素顯著增多,子宮肌瘤在雌激素的作用下生長迅速,易發生變性,增加產婦流產、早產、產后出血等風險[1]。目前,臨床對子宮肌瘤產婦的主要處理措施有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及單純行剖宮產術并于術后擇期行子宮肌瘤切除術[2]。為進一步分析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本院收治的130例子宮肌瘤產婦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子宮肌瘤產婦130例。入選標準:(1)所有產婦均經影像學、組織學等方法確診,子宮肌瘤診斷明確;(2)所有產婦均無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子癇等并發癥。(3)所有產婦均無嚴重心、肝、肺、腎等功能障礙,均知情同意本次治療方案。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所有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5例,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8.2±2.5)歲,初產婦28例,經產婦37例,單發腫瘤41例,多發腫瘤24例,孕38~41周,平均(39.6±0.3)周。對照組65例,年齡21~ 39歲,平均年齡(28.8±2.3)歲,初產婦30例,經產婦35例,單發腫瘤39例,多發腫瘤26例,孕38~42周,平均(39.2± 0.4)周。兩組研究對象年齡、孕周、病情等臨床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1.2方法兩組產婦術前均行B超檢查確定子宮肌瘤的大小、部位及數量。所有產婦術前常規備皮,碘伏消毒。對照組產婦單純行剖宮產術,具體方法如下: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對產婦實施麻醉,對于初產婦選取子宮腹部下段切開實施剖宮產,對于經產婦則選取上次剖宮產手術切口部位進行切開。產婦分娩完成后于子宮基底部肌注縮宮素[格林菲爾德(江蘇)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725,規格:1 mL: 10 U×10支]止血并促進子宮縮復,甲硝唑(四川恩威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30008,規格:300 mL/瓶)沖洗后縫合切口。胎兒娩出后依據胎兒肌張力、脈搏、對刺激反應、膚色、呼吸等方面對胎兒進行Apgar評分。術后產婦擇期行子宮肌瘤切除術。觀察組產婦術前準備及剖宮產措施同對照組產婦,在胎兒娩出后對子宮進行探查,了解產婦宮內情況,甲硝唑沖洗,行子宮肌瘤切除術。若腫瘤直徑小于6 cm,直接進行切除,當腫瘤大于6 cm或無法直接切除時,給與10U縮宮素溶于10 mL生理鹽水于子宮基底部注射后再行切除[3]。切口用可吸收縫線行“8”字縫合,術中密切監測產婦生命體征,術后給與縮宮素止血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1)觀察指標[4]。觀察兩組產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惡露消失時間及新生兒Apgar評分。(2)安全性評價指標。觀察兩組產婦術后產褥病發生情況、切口感染情況及術后出血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手術方法療效比較根據本次研究結果,觀察組產婦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術中出血量、惡露消失時間及新生兒Apgar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種手術方法療效比較(x±s)
2.2 兩種手術方法安全性比較觀察組產婦術后發生產褥病3例,切口感染3例,術后出血2例,對照組產婦術后發生產褥病4例,切口感染2例,術后出血1例。兩組產婦術后總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2=0.074,P>0.05)。
研究表明[5],妊娠期子宮肌瘤在子宮肌瘤患者中所占比例達0.5%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妊娠期子宮肌瘤可發生于妊娠期各個階段,并且由于孕婦體內外源性雌激素增多,子宮肌瘤可迅速生長,易引起早產、流產及產后出血等圍生期并發癥,極大的影響了孕婦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當前臨床工作中對于妊娠期合并子宮肌瘤的處理措施存在分歧[6]。部分研究人員認為在妊娠期,產婦子宮由于在較短時間內擴大導致子宮壁變薄,在行剖宮產的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可能增加產婦大出血、產褥病及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的風險,易導致子宮復舊無力,不僅不利于產婦的術后恢復,還可能對嬰兒產生不良影響。亦有部分人員認為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可及時防止子宮肌瘤的發展、惡化,同時避免了二次手術對于產婦的生理和心理傷害,并且在足月妊娠時,子宮肌瘤邊界明確,較容易切除[7]。
根據本研究結果,觀察組產婦所用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產婦(P<0.05),這一點是同時進行兩種手術操作所無法避免的;觀察組產婦術中出血量、惡露消失時間及新生兒Apgar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手術效果與單純行剖宮產術手術效果接近,在臨床工作中具有可行性;觀察組產婦產褥病、切口感染及術后出血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與對照組產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并不會增加產婦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與劉菊娥等[8]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證明了此種手術方式的安全性。
此外,在本研究中獲得如下體會:(1)在手術前必須對產婦進行檢查明確子宮肌瘤的大小、部位和數量,并且制定手術方案,明確手術步驟;(2)注意選擇合適的切口。在對觀察組產婦確定切口時,選擇的切口既要利于子宮肌瘤的切除,又要利于剖宮產的實施;(3)手術時要依據子宮肌瘤的具體情況進行處理。靠近切口處的肌瘤先切除再縫合,遠離切口處肌瘤先縫合再切除,在切除子宮肌瘤時不宜切除過多的臨近組織,避免引起子宮復舊后狹小。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在療效與安全性上與單純行剖宮產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避免了二次手術所造成的傷害,值得在臨床工作中進行推廣。
[1]沈楊,許茜,徐潔,等.子宮肌瘤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3):189-193.
[2]王晴.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診斷及臨床處理[J].醫學綜述, 2013,19(6):1063-1066.
[3]邱盛洪.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切除的臨床療效探討[J].當代醫學,2013,19(6):65-66.
[4]黃利蘭,鄒清如,蔡芬蘭,等.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5):53-55.
[5]鐘素娥,陳小云.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對妊娠與分娩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7):16-17.
[6]李彩霞,趙婷婷.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時肌瘤剔除的指征及治療方法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5):692-694.
[7]李茂瓊.剖宮產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35例患者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4,20(25):57-58.
[8]劉菊娥,楊寶玲.剖宮產手術中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J].吉林醫學,2014,35(8):1618-16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