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光
摘 要:新形勢下,復雜的國際形勢和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對高校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提出了嚴峻挑戰。當前,大學生在國家安全意識上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制度建設、隊伍建設、信息化教育以及愛國教育等方面對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現狀;策略
當前,經濟文化全球融合的步伐不斷加快,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和普及,異質文化的交流逐漸深化。在此情況下,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內外部環境非常復雜,國外敵對勢力利用這種形勢加快對我國的文化滲透與和平演變更加變本加厲。同時,受西方敵對勢力影響,國內反分裂主義的斗爭也更加復雜,國家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1]。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主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接班人。由于他們思想活躍,生活環境復雜,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容易成為侵蝕的對象。所以,必須結合新形勢的需要加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
一、高校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現狀
(一)對國家安全問題認識不足
大學生對國家安全認識較為淺薄,把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等同于國家安全,而對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經濟安全等問題認識不足。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識除來自思想政治教育之外,一般來源于影視和文學作品,對于現實生活中意識形態滲透、文化產品滲透以及生活方式的滲透不夠敏感。
(二)責任感不強
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較強,一般能夠認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也具有憂患意識。但是,大部分大學生認識,自己作為一名學生,與國家安全距離較遠,國家安全是政府部門的職責。在這種意識下,大學生把自己的學生、生活、成長、發展與國家安全割裂開來,事不關己的思想較為普遍。
(三)國家安全意識教育薄弱
當前,我國高校普遍重視了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了國內外形勢教育和意識形態、理想信念教育。但是,國家安全的教育內容一般穿插于其他專業課程中,較少開展專題教育。而且,教育內容具有空、大、虛的特點,與當代大學生的實際聯系不緊密,影響了教育的效果。
(四)教育方式滯后
當前,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各類教育資源和教育手段極大豐富。但是,在國家安全教育上,高校所采取的方式還較為滯后,教育內容單一,學生接受度不強。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教育資源、豐富教育手段的做法開展不夠廣泛。
二、加強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制度保障
在高校加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制度建設是根本保障。因此,有關部門要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以及我國國情,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國家安全教育提供內容、方向的指導。圍繞相關法規體系的要求,高校一方面要完善國家安全教育制度建設,一方面要把國家安全法規做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牢記歷史使命,并在學習生活中嚴格遵守國家安全法規[2]。
(二)課內外教育相結合
課堂教學是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主陣地。高校應設置專業課程,加強教育資源的開發,使學生全面、及時掌握國家安全基本知識、相關法規、最新形勢等,提高大學生把握國內外復雜形勢的能力,充分認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培養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在加強課堂教育的基礎上,還應加強課外教育。如通過影視作品、專題沙龍、知識競賽、社會調查與實踐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把握國家安全的深層次內涵以及現實問題,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和國家安全意識的敏銳性。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
當前,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習已成為大學生的重要方式。開展國家安全意識教育不能忽視這種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學校以建設國家安全教育網絡平臺,完善教育資源模塊建設,并通過APP、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接受國家安全教育,并利用網絡的交互功能,實現生生、師生,以及校園內外的交流探討。同時,利用網絡教育平臺,還可以通過圖文、影視等豐富的呈現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國家安全意識是愛國主義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開展國家安全相關知識和形勢教育的過程中,要與國情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黨的領導,切實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在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上增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層次、生活環境的針對性,使他們自覺意識到自己所負的使命。
(五)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安全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開創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當前,國外敵對勢力正加強對我國的分化和滲透戰略,網絡攻擊、販毒走私、恐怖主義、文化滲透等方面的問題使當前的國家安全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勢。這就要求新時期的大學生,不僅要具備主權安全、政治安全和軍事安全的意識,還要具備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等意識,樹立起科學的國家安全觀[3]。所以,在國家安全教育內容中,要把以上內容納入到國家安全教育體系中,并與當前的國內外形勢、社會熱點以及大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掌握利用科學安全觀認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面臨著更加復雜的挑戰。大學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主體,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主體,對其開展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前高校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如認識不足、責任感不強、教育工作薄弱和方式滯后等。對此,首先要在制度建設上加強保障,并通過強化課內外教育、信息化教教育、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樹立科學安全觀等方面強化措施,全面提高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秦曉華,李遼寧.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歷史回顧及未來發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9):22-25.
[2]曾維倫,趙鴻偉.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探析[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103-108.
[3]郭華生,倪婧.培育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要求[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23(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