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燕+南曉雪+蒲秀琴
摘要:數學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已漸漸為人們所熟知,并受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高職院校也不例外。本文闡述了如何建設高職院校數學文化,旨在提高高職數學教學效率,助力高職院校更好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數學文化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從接受學校教育的那一刻起,學生就從未停止過與它的接觸。然而,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局限于公式、定理和解題方法,甚至刻板地認為,數學就是為了解題,為了應對各種考試,從未真正考慮過數學之于生活的意義。實際上,這都是對數學的片面認識,數學早已成為一種文化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數學文化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呢?
人們對數學文化的認識大多停留在狹隘的認知層面,認為數學就是數學方法和數學公式的集合體。其實,數學文化的涵蓋面很廣,與數學相關的所有人、事、物都可以稱之為數學文化。如數學家、數學史,以及與數學相關的其他人文社科類知識等。那么,我們應如何擺脫狹義的數學文化,教學高職數學呢?如何將廣義的數學文化融入高職院校的建設呢?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筆者探討了高職院校如何實現數學文化的融入。
一、將數學文化融入高職課堂教學
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不應局限于抽象的概念、嚴密的邏輯和條理的證明,更不能忽視數學中的思想和精神。教師過于理論化地教學,會讓高職生對數學產生一種高不可攀的認知,認為數學是脫離實際生活的知識,從而形成數學無用論的錯誤認識,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高職生講述中外數學發展史,聊聊與數學有關的小故事。
如在教學“心形線”時,學生大多興致不高,但當筆者告訴學生,心形線的背后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立馬被調動起來,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只有當數學文化滲入課堂、融于教學時,學生才能真正知曉它的起源、用途,才能由內而外地接受數學、體會數學,從而喜歡和熱愛數學,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為了將數學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職課堂教學,高職數學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深刻理解數學文化內涵。如教師必須擴大閱讀量,除了深刻地理解教材之外,教師還應涉獵數學史,了解數學家的生平,以及數學發展與人文社科的關系等,以便隨時隨地地融數學文化于課堂教學之中,助力高職院校校園數學文化建設。
二、將數學文化融入其他學科
數學文化并不僅僅體現在數學學科中,在其他學科中也有所體現。如美術學科中的“對稱之美”,實際上就是一種數學美的體現;又如成語“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訣。除此之外,我們也常常用“指數增長”來描述經濟的飛速發展或者人口的迅猛增長。在各個學科中,我們都能發現數學的影子。教師只有將數學文化融入其他學科,才能更加全面地詮釋數學文化的魅力。
要實現數學文化融入其他學科,各學科教師必須加強聯系,通過研究其他學科相關書籍,了解學科間知識內容地相互滲透;或者開展教研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便數學文化更好地融入其他學科的教學。
三、將數學文化融入校園生活
除了課堂時間,高職生還有大量的課余時間,教師可以將數學文化融入學生的課余時間。如利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開展數學文化講座,講講數學家們的生平趣事,講講數學某個知識點的由來,講講某個數學現象的實際應用等;教師還可以成立興趣小組,組織高職生完成數獨、數學游戲題等有趣味性的數學小游戲,在游戲中激發高職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內化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思維、數學文化和數學素養。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高職生設計校園便捷生活的曲徑小道,讓數學文化滲透到生活實際中,培養高職生的創新精神。
筆者期待,高職教師可以通過不同形式和方法將數學文化滲透到高職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讓高職生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領會數學文化的底蘊,從而形成個體化的數學文化,習得數學理性思維,將數學思想融入人生,進而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余惠霖.職業綜合素養取向的高職數學文化課程建設[J].柳州師專學報,2011,(26).
[2]孫紅衛等.大學生數學教學加強數學文化建設的研究[J].高教視野,2013,(7).
(作者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